2017-09-04 11:5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然而,对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进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及高风险因素评估,比如父母骨折的历史、特定用药情况或生活方式等,研究者发现,在未来10年里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出现髋部骨折的风险均较高,而且风险类似。男性的风险为43%,女性则为47%,然而髋部骨折的在女性中较为普遍,而男性则因髋部骨折引发的死亡风险较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员不得而知。 尽管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男性或女性之间骨峰值会出现60%以上的差异,但骨峰值还受到了诸如饮食等多种可修饰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包括乳制品(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维生素D、有规律地负重训练等。个体在8-14岁时会获取大部分骨峰值,当然这取决于机体骨质长度和尺寸的增加,而并非骨质矿物质的增加;这也就是为何在青春期时期骨折率会明显升高的原因了,骨质的含量往往滞后于骨长度的生长,因此骨质前期会非常脆弱。 BMC Womens Health doi:10.1186/1472-6874-9-19 【9】Effects of multiparity and prolonged breast-feeding on matern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首页 细胞生物学 关注骨骼健康!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骨质流失程度不同! 【17】Both men and women need strong bones, but their skeletons grow differently across ages 当达到成年后(30岁之前),机体的骨质量基本保持不变,而且在40岁时并不会下降;老化往往伴随机体性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女性往往会因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增加,雌激素能够帮助维持骨质中的钙质水平,但在绝境后雌激素水平会快速下降,在生命的这个阶段,机体缺乏雌激素常常会加速骨质的流失。 【8】Maternal Diet, Behaviour and Offspring Skeletal Health 【14】Calcium 机体的骨头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组织,其在个体一生中会不断断裂并且重构,在任何年龄段骨质的健康常常会因新生骨质量和丢失骨质量之间的平衡所决定;而任何个体骨折的风险都受到了环境、营养状况及机体基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往往也在个体骨质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个体骨折的风险受到了机体骨峰值(peak bone mass)、骨质质量以及因老化缺失的骨质等因素所决定。人类的机体往往需要足够的骨质来支撑整个身体,同时还能够维持机体的灵活性和运动性。 【7】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5】Pubertal Timing, Bone Acquisition, and Risk of Fracture Throughout Life 大部分的澳大利亚人机体中维生素D的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未获得足够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的任何年龄段人群都面临着低骨质矿物质对骨骼强度负面影响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乳制品的人群往往拥有较高的骨峰值,而且骨折风险也较低。(生物谷Bioon.com) Am J Clin Nutr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420146 【15】FEATURE ARTICLE: VITAMIN D Geriatr Orthop Surg Rehabil doi: 10.1177/2151458510378105 老年人的骨质流失 【12】Treatment Options 【6】Maximizing bone mineral mass gain during growth for the prevention of fractures in the adolescents and the elderly Cell Health and Cytoskeleton doi:10.2147/CHC.S8916 治疗 在绝经后的头5年中女性往往会出现骨质大量流失的现象,随后骨质流失速度降低;而男性往往能够避免快速骨质流失的阶段,但他们却会经历老化引发的骨质流失,尤其是在70岁后,当青春期睾酮水平达到峰值后就会一直维持下去,而睾酮水平的下降则会诱发肌肉量、骨质量、机体功能的下降,随着老化肌肉量和功能的下降或许会通过增加个体摔倒的风险来增加其骨折的概率。 Endocrine Reviews doi:10.1210/er.2014-1007 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性别差异 骨质和肌肉量的性别差异在出生甚至是青春期时并不明显;男性机体骨骼的生长模式同女性不同,在青春期之前男性常常会多进行2年的机体骨生长,而且男性的青春生长发育期持续时间比女性长(男性会持续4年,而女性则会持续3年)。 女性怀孕往往会增加对钙质的需求量,当然这对于构建胎儿的骨骼以及未来母乳喂养的建立也是非常关键的,孕期营养不良常常会对后代的肌肉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降低胎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最终引发后代成年时期骨质水平下降。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doi:10.1038/nrrheum.2015.48 Bone doi:10.1016/j.bone.2009.10.005 据估计,在51至7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91%的女性及63%的男性都无法满足机体平均的钙质摄入,推荐的平均钙质摄入水平为每天1000mg,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及70岁以上的男性则为每天1300mg,这种水平相当于每天摄入3-5份富含钙质食物所含的钙质水平。
...(全文约7106字) 【3】The role of estrogen in bone growth and formation: changes at puberty 这也就是为何孕妇需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来改善骨骼生长以及新生儿的骨质含量的原因了,女性有时候会因营养不良在孕期或母乳喂养期间患上骨质疏松症,但母亲的骨骼常常会在母乳喂养结束时进行自我修复。当前研究证据表明,与同龄未生育的人群相比,妊娠和母乳喂养的次数并不会影响女性后期的骨折风险。 在童年期和青春期,细胞活性的平衡常常有利于促进骨质和形成而不是骨质的吸收,20岁出头时女性和男性都会达到骨峰值,也就是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积累的骨质中矿物质的整合。骨峰值增加10%能够降低绝经后女性50%的骨折风险,因此青春期是个体一生中骨质健康最为关键的时期,在青春期结束时未能达到一定的骨峰值往往会让一个人在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体储备来应对机体所承受的损失。 孕期的骨质健康 【13】Australians need more calcium 参考资料: 目前有很多疗法能够降低男性和女性的骨折风险,同时还能够使其预期寿命和非骨折的人群一样;诸如双磷酸盐类等药物就是一种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的药物。此外,生活方式也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其中包括足够的营养(维生素D膳食钙的摄入等)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钙质的最好来源就是乳制品和维生素D,而维生素D通常是通过晒太阳后机体合成的,而维生素D补充剂相对便宜,而且并不要暴露于太阳光下而遭受不必要的机体伤害。 Acta Orthopaedica doi:10.1080/00016470510030274
2017年8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化疾病,患者的骨头往往会变脆,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而且骨质疏松症常被认为是一种女性疾病,因为相比男性而言,很多女性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症。据估计,23%的50岁以上澳大利亚女性都患有骨质疏松症,而男性仅为6%。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天天精彩! Acta Orthop doi:10.3109/17453671003628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