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11:5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根据2012年调查显示,卫生城镇创建后与创建前相比,规范集贸市场比例由35.2%提高到60.6%,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率由30%提高到98%,对创卫效果的满意率达到98%。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实施7.8万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1.4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6.1万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在60%左右,处理污水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71.7%提高到2016年的80.4%,东部一些省份达90%以上。 201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积极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2015年10月29日,健康中国建设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016年10月,国家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战略部署。
图集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健康促进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健康确定为重要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健康体系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健康相关领域的国际活动,深入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大力落实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增进同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学互鉴。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愿与世界人民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健康世界而不懈努力。 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发布质控指标,开展信息化质量监测与反馈。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制定1212个临床路径,基本覆盖常见病和多发病。发布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综合治理细菌耐药问题。加强处方和用药监管。2016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5%,较2011年降低21.9个百分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较2011年降低8.5个百分点。医疗责任保险覆盖超过90%的二级以上医院。高度重视血液安全和血液供应,截至2015年底,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血液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2016年,共有140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比2015年增长6.1%,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 传染病疫情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国家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平均降低19.4%。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覆盖近7.1万家医疗机构,系统用户超过16万,年报告个案信息约900万件。2016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15.7/10万和1.31/10万以下。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网络,中国疾控中心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等实验室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传染病流行。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2016年,全国结核病报告发病数比2011年下降12.6%,结核病死亡率降至2.3/10万左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疟疾病例共报告318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仅有3例,比2010年的4262例大幅度减少,80%以上的疟疾流行县基本消除疟疾。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效果持续巩固,截至2016年底,全国453个流行县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以上标准。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健康权,不断完善卫生与健康规划,提供多元化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非歧视地均等满足各类群体的特殊需求。 责任编辑: 郭洁宇 钱中兵一、符合国情的健康权保障模式 结束语 目录 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0274亿元和8287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4212亿元和3419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5.6%;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811亿元和2480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1934亿元和1805亿元。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50元。 七、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和国际医疗援助 儿童疾病防治成果得到巩固。2016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5.7%,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保持在1‰以下。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9%以上,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遗传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率达到96%,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施范围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的354个县(市、区)。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表1:部分年份主要健康指标 新华社发 ——预防为主,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防治结合、身心并重、中西医互补,注重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减少疾病发生,把握健康领域的发展规律,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立遍布城乡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2016年,国家投资29亿元支持247所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63个,妇产医院757个,儿童医院117个,妇产科和儿科执业(助理)医师37万人。在3.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64万个村卫生室中均配有专兼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 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社会力量办医不断增长。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全国民营医院占比超过57%,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比2011年增长81%,门诊量已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截至目前,在全国注册多点执业的医生中,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的超过70%。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跨上了崭新台阶,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权保障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
有调查发现,能做到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城市女性比例仅为35.2%,选择“从来不吃”的人群中,职业女性占多数。据中国营养联盟发起的“全国都市女性早餐健……[详细]
常失眠?中医对症一招就搞定! “我又失眠了”一句话道出多少感慨与无奈。失眠了,睡不着,睡不踏实,这一是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怎样抗衰老养颜?不妨试试在家自制一些能够抗衰老的甜品。今天小编教给大家几款能够养颜抗老的甜...
中药好处多 教你几招正确识别法 来学学以下中药的识别方法吧,简单又实用哦。……...
商务人士 必知的三个醒酒秘籍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经常混迹在酒桌上的XDJM都知道,身在职场,人不由己,难免要应酬、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