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12:2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雨量减少,气候干燥,中老年人以及体质弱者对这一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出现气虚的状况。据《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百病生于气也。”中医认为,气为人体中最基本的物质,人体脏腑气机宜和畅通达,升降出入有序,因此一旦气失调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进入秋季,中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及时做好保健工作。
秋季气虚表现多样 气虚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头晕目眩、自汗等症状。而导致气虚的原因有很多种。 心气虚
心气虚是指心气不足,不能鼓动心脉,主要表现为心动失常,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惫,多汗,面色淡白等症状。 肺气虚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并且肺外合皮毛,对机体有防御保护的功能,一旦肺气虚弱,则肺的主气、卫外的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自汗等症状。 脾气虚
脾脏主运化,统血行,脾气虚弱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进而表现为食少、食欲不振、腹胀、以及便溏等症状。 肾气亏虚
肾气亏虚,骨髓、耳窍失养,因此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另外,由于肾主纳气,肾气虚则容易引起精关不固,男子滑精,还可以表现为呼吸短浅、呼多吸少,气不接续等症状。 秋季养生各显神通 步入秋季,尤其是平素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此时更容易旧病复发。因此,做好秋季的养生工作,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食补
补气类食物有补益脾气、肺气、心气等的作用,宜于消除或改善气虚证。在医药著作《素问》中曾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的记载。秋季气候干燥,所以中老年人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 运动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所以,中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打太极拳以及户外散步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药补
根据秋季的特点,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以及一些利于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另外,“酒为百药之长”,所以一些养生酒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广誉远龟龄集养生酒,组方严谨,选材道地,具有“防衰老、抗疲劳”的功效,不仅吸收好,而且见效快,十分适合中老年人饮用。每日小酌一杯,即可有效缓解由气虚等引起的各种疲劳症状,重新焕发年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