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 10:23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歇”,道出了初春时节天气昼夜温差大、“二八月乱穿衣”的尴尬。那么老人们常说的古语“春捂秋冻”到底还适不适合如今的气候环境呢?“春捂”在当下的生活中又该如何具体实施呢?针对春季养生的问题,姚继红给了自己的建议。 姚继红表示,“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越多越好,而讲究“上薄下厚”。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较差,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所以初春要捂住腿脚,时时固护人体阳气。“寒从脚上起”,脚部受凉后不但会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让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袭,还容易引起腹泻,并影响到脑部的供血量。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经常出现偏头疼、小腹疼痛却总找不到原因,其实就跟可能是因为脚部寒冷影响全身经络运行所造成的。 天气开始转暖后,裤子不可减得太急、一下子只剩下单裤。裤子最好是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秋裤减成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道理和捂脚是一样的,目的同样是防止寒邪侵袭。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所以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到阳气的生发。只是摘帽子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应该遵循由厚到薄,最后到无。 最后,姚继红建议,“春捂”有讲究,养生有方法。一旦不慎令寒邪入侵而生病,记得要及时就诊专业中医师,早期用药,在疾病初期截断其进展,最大可能的减少病痛,缩短病程。不要随意用药,谨防不辨寒热,导致疾病加重。
[责任编辑:杨凡、张泉邦]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