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2 09:1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让养生福地更名副其实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来的文化结晶。其实,从我国每个地方百姓的饮食习惯中,就可以得知中医养生是浸润到百姓生活血脉中的。比如,西南喜辣为去湿,北方多食鲜肉以御风寒。丽水地处浙西南,自古交通不便,山耕文化迫使百姓多多少少认识一些药材,并用于养生、防病以及日常食用。景宁畲药、菇民山药等都有一定的历史,并逐步传承到现代。因此,作为丽水人,学点中医养生,有身边立等可取的经验和材料。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在生活中,懂点养生知识的人或许不少,但中医毕竟需要专业学习和培养指导的。自学中医养生,看似不错,但并非是切实可行的做法。 前些日子,笔者到景宁调研时,遇到了因药膳养生而闻名的几位专家,问及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其中有不少专业知识,一般人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由于中医所涉及的药材一般有多重药性,药材与药材之间如何搭配使用,在食疗中,如何恰当使用药材等,都是十分有讲究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在聊天中也常常会聊到中医养生,但大都认为只能适可而止,偶尔为之。有鉴于此,若想获得真正的中医养生,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更靠谱,如果自行其是,容易出现始料不及的结果。 当然,为了更好地养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专业图书的导引下,合理地进行中医养生,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虽然说中医养生很热,但对于一般人来说,绝不可随意跟风,应该综合考虑各自不同的体质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养生。 我信任中医养生,建议普通市民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来加强自我保健。如果政府能积极推动,组织中医专家开展养生养老方面的普及教育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点拨自学的效果,使其更为科学和规范,我觉得就更能体现丽水作为全国唯一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地级市在中医养生养老方面先行一步的探索和引领。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医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相对西医重治疗来讲,中医更讲究预防、保健和养生,因此,也更适合普通市民的学习和掌握。我们无需追求其深奥的理论和专业的手法,那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和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普通市民只需要在卫生保健和养生养老方面学习一些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手法,能够在日常预防和保健中发挥作用即可。比如日常饮食、起居、出行、调理等方面,学着做些养生膳食补品,如何搭配烹饪更加科学,如何安排四季饮食更为合理;科学制定起居时间,不违背休养生息的规律,了解人体承受的极限,不随意破坏自然规律;日晒雨淋的天气如何进行防护,受到中暑、湿气伤害后如何进行修复和调理等等。 (市直龙门飞鱼) 养生就是“治未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关键就是如何健康长寿,而这促使养生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以天时变化而言,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如冬令吃什么,酷暑吃什么,都有讲究。丽水作为养生福地,如果人人都懂得一些中医养生知识,注意生活中的饮食细节,未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健康长寿的人,那么这个称号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市直武林) 父辈们基本上都懂得一些中医养生的知识,比如我父亲常在雨天干活回家后喝点生姜和红酒等一起炖起来的汤,以防感冒咳嗽。因此,打小起,我便觉得,学点中医养生很必要。 (市直可靠可靠) 作为普通人来说,学点中医养生知识,有助于预防。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具体来说就是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这些都与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密切相关,什么菜与什么菜相配,什么菜与什么菜相冲,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懂点中医养生知识,可除去一些麻烦。 总之,中医里面的一些养生之道并非我们普通市民遥不可及的专业医术,很多已经为普通市民所掌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中暑后的刮痧、腿脚酸痛后的敲打、解暑需要用热茶、去风寒喝点生姜红糖水等。只要我们不盲目地以中医专家自居,自以为是地去操作针灸、拔火罐、煎草药等专业治疗手段,学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疗法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想要自学成才有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