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12:0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另外,各名中医工作室接纳国家中医临床研修人才、省级基层名中医和“西学中”、全科医师培训等外单位学习和进修达540余人次,建立学术方向传承梯队162个。可以说,浙江名中医工作室形成了独具浙江特色的运行模式: 构建独具特色的运行模式 浙江名中医工作室按规范化标准化设计,包括一定面积的临床经验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和资料阅览室;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和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人员组成。 该院通过名中医工作室网络平台,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在行动”栏目,及时发布工作室学术活动信息,促进相互交流。“群师带群徒”,是指每个工作室每位跟名师习医的学员,可以赴听多位名中医老师授课;跟多个名中医老师抄方、查房;参与多个名中医工作室的学术活动。 “带群徒”就是名师带徒不局限于本工作室学员,可对多个工作室成员传承学术经验,这就促使名中医学术经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利于学术传承不断创新。 并对传承工作的目标进行量化、细化,对团队内、外人才培养等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实施定期考核验收。 浙江省的人才培养非常富有成效。浙江“名老中医工作室”这一摇篮,工作室内部培养出团队人员数百人,培养高层临床团队人数达上千人。传承人中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已有7人,成为省级名中医19人、市级名中医30人。 浙江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始于2010年,先后争取到中央财政拨款1600万元,省、市财政及单位配套投入近2000万元,省和宁波市财政投入1125万元作为建设省级工作室储备,确保投入保障到位。 为此,该省对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坚持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及其相应的绩效考核责任制,建立开放、竞争的运行机制,促使名中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学术领先、患者受益和强化人才培养等引领辐射作用,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此外,浙江省还明确名中医工作室的定位为“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基地,服务病人的临床阵地,中医人才的培养摇篮”。浙江省提出名中医工作室要突出特色效应、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这一“群师模式”有助于学员博采众长,融会多位名中医、多个流派的学术特色,贯通成才,并对消除学术偏见,开放中医思维大有裨益。 目前,浙江共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9个,包括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40个、入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0个、流派传承工作室4个和省级名中医工作室45个。 师生同临床,以工作室为载体提供优质服务。浙江以“名中医工作室”为名号的临床诊室,每周由名中医定时坐诊,其余时间由工作室成员接诊。患者在挂名中医号困难时,可寻求工作室诊室其他医师诊疗,如必须请名中医诊治的均能得到帮助。 群师模式,开展多层次学术经验传承交流。浙江从初由一对一的“师徒结对”逐渐发展为“名老中医工作室”带徒模式。例如浙江省中医院拥有22个名中医工作室,集中了大量名老中医资源,为群师带群徒创造了条件。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