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12:2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为了配合中医药法的学习、宣传,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全国人大委员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释义》一书,该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本次解读的是第一章总则的第九条 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释义 本条是关于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定。 中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独特作用,本法有必要对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作出规定。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健康发展,中医药的国际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 2008年 中国承办的首届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对于推动各成员国发展传统医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继《阿拉木图宣言》之后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9年 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决议明确敦促各国制定将传统医学纳入卫生体系的国家政策,将传统医学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和发展。
2010年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 2009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目前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2010年 “中医针灸”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内第一个传统医学项目,《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15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