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12: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3月1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在大荔县中医医院,伴随着欢快的乐曲,300多名大荔中医人才欢聚一堂,他们中的112名骨干精英成为了优秀科主任、优秀护士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药师、最美医技师、先进工作者…… 对于他们来说,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大荔县中医医院实现了整体搬迁,医院占地面积扩大了十多倍、救治患者人数呈几何式增长,不仅医院环境美观了,设施更新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情舒畅了,医术提高了,干劲更足了。 在这大搬迁的华丽转身中,大荔县中医医院完成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医院形象、技术水平还是服务水平、管理水平都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成为渭南市卫生系统的标杆,而且在陕西中医药系统的影响力也位居前列…… 守望着中医久远的家园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丰富文化宝库中,有一种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这就是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永远美丽、永远耀眼的瑰宝——中医文化。 源于中国历史与土壤的中医,既能悬壶济世,使中国人得以祛病安康,保持蓬勃的生命活力,又饱含深刻的文化思想,与人的精神意志、心灵情感息息相通。中医运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行医治病和诠释人的生命密码。因此可以说,传统的中医和中医文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生命世界之中,浸入血液,成为中国人的生理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支柱。 中医独特的临床疗效和预防保健作用是西医不可替代的,有着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低廉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它以“简、便、廉、验”的特点,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作为农业大县的大荔,长期以来,这里的群众笃信中医,不仅为大荔的中医发展提供了温床,更让大荔的中医事业成为医疗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时光回转到1972年,在缺少西医,挖掘中医的那个年代,由集体中医诊所转化为全民性质的大荔县中医医院应运而生,从此依托这片沃土茁壮成长。 “大荔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县中医院龙头作用的带动。自建院以来,我们一直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云集了董元才、董德彰、李翔生、郝党乡等一大批著名老中医。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医院以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荔中医院就成为全省首批二级甲等县级中医院,在全省县级中医院里竖起了一面旗帜。”回顾往昔,大荔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潘文泉如数家珍,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潘文泉介绍,大荔县中医医院突出中医特色,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医疗、社区服务为一体,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医疗队伍和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有干部职工304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82人;设置床位285张,开设内科、针灸科、脾胃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等15个临床科和中风、肛肠、烧伤、糖尿病等15个专病专科;配备有德国西门子单层多次CT机、美国原装ATL多普勒彩超、日本产血球计数仪、松下便携式B超、尿分析仪、德国产彩色经颅多普勒、500MA摇控摇蓝电视透机、脑电图、血流变、胃镜、喷射呼吸机、心电综合分析仪、核氖激光治疗仪、中风治疗仪、肛肠治疗仪、无痛分娩仪、多功能麻醉机等现代化检查治疗仪及精密的临床检测设备。 在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大荔县中医医院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和赞誉,“文明医院”“医德医风先进单位”“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国家级“爱婴医院”“全省示范中医院”“文明示范医院”、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一块块熠熠生辉的奖牌,也接踵而至。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地处老城区,全院占地不到6亩的中医院的发展空间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业务用房极其紧张,超高的病床使用率已经使医院的业务开展严重受压,病源长期饱和,医疗资源长期超负荷运转,更无法开展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技术、新业务。”潘文泉说,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大荔中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他们亟须另谋出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座群众医病养生的乐园 面对发展“瓶颈”,大荔中医院的困难如何解决,出路又在哪里?这个曾经一度让全院干部职工焦虑不安,令县委、县政府领导颇为头疼的难题,在2011年4月,终于出现了转机。 “为了加快推进医疗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大荔县把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对健康的期望作为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投资9.7亿元实施了县医院、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东府医院建设项目,26个卫生院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及415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等六大工程。”大荔县卫计局局长张满仓告诉记者,2016年初,占地73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75张,园林化布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大荔中医院完成了整体迁建,一举成为了全省硬件设施最好的县级中医院。这一局面的打开,得益于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更得益于大荔县委、县政府的倾力支持,在“健康大荔”旗帜下,县政府毅然下拨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医医院的项目建设。 阳春三月,当记者漫步于大荔中医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诊大楼前的孙思邈雕像。惟妙惟肖的脸部刻画,栩栩如生的姿态动作,让一代药王“仁和精诚”的大医风采扑面而来,使人观之悦目,思之神往。迈入门诊大楼内,浓郁的药香沁人心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宣传牌,既有各个科室的特色介绍、名医专家风采、中医养生常识,又有历代名医传记、中医百科方剂注释,整个医院都在传统中医文化的氛围包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