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 预防"秋燥"(图)

2019-04-08 12:1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今年的8月7日立秋到11月6日霜降为“秋三月”。卫生部卫生行业养生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逢军提醒大家,从传统养生的角度看,秋季的主要特点是“燥”和“干”,对此要谨慎加以预防。 刘逢军解释说,初秋天气尚热,所以燥而热;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就
矮化恐角龙 安魂定魄 奥尔多军需官 奥格瑞玛坐骑 八面见光 八十八打一成语 拔茅连茹 白打一成语 白发苍苍的意思

    区分温燥与凉燥的关键是“心”。心里面感觉烦热者为温燥;感觉寒凉者为凉燥。温燥初起时多吃水果和汤水即可恢复平衡;凉燥初起时应喝姜糖水,以除寒气。

    今年的8月7日立秋到11月6日霜降为“秋三月”。卫生部卫生行业养生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逢军提醒大家,从传统养生的角度看,秋季的主要特点是“燥”和“干”,对此要谨慎加以预防。

    刘逢军介绍说,预防“秋燥”多用润法。秋季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荔枝等;还可以行当吃些醋等酸味食品。另外,张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猪肺、牛肺、羊肺为好。

    刘逢军认为,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的“藏”做准备的,所以秋季养生讲一个“收”字。除了用饮食用调养、以润去燥的方法预防“秋燥”外,人们在起居方面也应该收敛神气,使正气内存。秋季要早睡早起,天亮时即外出锻炼。晚饭后要减少外出,以防“秋邪”。(王东明)

    “秋燥”一般表现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凉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 ,舌苔薄白而干。

    刘逢军解释说,初秋天气尚热,所以燥而热;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就会变得燥而凉。受“秋燥”侵袭,人体常常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的不适症状,同时伴有上火、便秘等现象。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