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2019-04-13 21:4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北京的春天,脚步匆匆。但养生的脚步一点都不能匆忙。 春天清热防干燥 一到春天,很容易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在清热去火的同时,这份养生指南请您收好: 第一:早梳头晚泡脚。《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
新妹魔王的契约者第二季 音译歌词 呜咽 莫桑比克射击法 once again 永丰县房价 齐鲁电影网

    第四:缓减衣防过敏。俗话说,春捂秋冻。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春捂也就是春天缓减衣是有道理的,春天的气温波动大,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特别是老年人及身体虚弱的人更是不要急于减少衣服。春天也是过敏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居家要做好清洁卫生,有明确花粉过敏原的人,外出时要注意戴上口罩,避开过敏原。

    第二:起居晚睡早起。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日常起居也要和太阳同步。春分当天,日夜等长,春分之后日落更晚,日出更早,此时养生也要和太阳的作息一样“晚睡早起”。最好在晚上11时也就是子时前入睡,早上5时之后再起床。早起之后不妨伸个懒腰,让松软懈怠的身体舒展开来,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振奋精神。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感冒的“因”不同,症状也不一样。比如由于外感风寒就是大家所说的“冻着”的感冒,往往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这种感冒是“冻”出来的,因此,预防的时候就要注意养生宝典中的“缓减衣”。春季早晚温差大,出门的时候可以披一件外套,中午热的时候脱去外套,虽然“麻烦”一点,但如果不生病,则减少了更多的麻烦。还有一种感冒与内热有关,特别是肺胃热盛,内火旺盛,上攻的咽喉部,就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口咽干燥等症状。

    第一:早梳头晚泡脚。《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说的就是春天要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可见,从古时起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梳头、泡脚的养生保健价值。反复梳头,可刺激头皮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使神经得到松弛,促进血液循环。脚,历来就被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脚底的相应区域也对应着身体的五脏六腑。用热水泡脚能够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对预防春燥有一定益处。

    预防感冒最重要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在养生的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预防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

    春天清热防干燥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感冒的预防也是如此——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可以预防春季常见的各种传染病。提高机体抵抗力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均衡:首先保持饮食均衡,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人们在冬季往往进食比较偏油腻辛辣,积蕴了一冬天的热量,在春天要慢慢散发出来,此时如果饮食还比较辛辣刺激,就会导致“火上浇油”,机体不平衡,自然容易生病。建议春天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已经感冒的人,还可以吃萝卜、雪梨、甘蔗等清朗润肺的食物,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状。

    均衡,还需要保持心情的“均衡”,也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春季万物萌发,肝火旺盛,人的情绪也容易波动,平时可以外出踏青,听听音乐,调整心态。此外,还要适度锻炼身体。现在人们普遍运动不足,如果经常到大自然里进行户外锻炼,可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北京的春天,脚步匆匆。但养生的脚步一点都不能匆忙。

    一到春天,很容易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在清热去火的同时,这份养生指南请您收好:

    第三:多晒太阳多喝水。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比起夏季,春天的阳光更加柔和。此时,应该多多沐浴在阳光中,补充阳气。需要注意的是,春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虽然没有夏季那么强烈,但也要尽量避免紫外线晒伤。春天天气干燥,一定要坚持补水。适量的水分可以促进身体各系统的循环。对于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的人,建议每天要喝7到8杯水,清热去火,预防春燥。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亚健康九种状态 食物逐个击破
    • 7类滋补食物 养出健康美丽女人
    • 常吃这4种水果 助女人抗衰老!
    • 你认为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一定对
    • 小心!吃这些食物会使你变更黑
    • 辣味健康吃法 让你过瘾不伤身
    • 5个饮食清肠方 让你排毒又减肥
    • 西红柿食疗 8大用处你不可不知
    • 吃鸡蛋4大误区 避开才能更营养
    • 鸡蛋5大错误吃法 你不可不知!
    • 饮茶养生养颜 特殊时期需慎饮
    • 生活中吃橘子最常见的两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