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0 12:52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今年的活动,是五角场街道院士进社区的第三次讲座,之前走进社区的院士,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和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两位院士的演讲题目分别是《正确面对肿瘤——消灭与改造并举》《智慧城区与日常生活》。除了院士进社区,“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进五角场社区”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 现在,五角场辖区内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操场等已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许多教师也融入到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师资队伍中来。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政院上海校区等高校以讲师团、专家咨询团、社区辅导员等多种形式融入社区,并创建32个科学商店分店。 信息化也为社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支持下,“三网合一”的学习点已经覆盖至五角场街道所有居委会,远程教育卫星网教育资源已接入社区东方信息苑。在信息苑,平均每月有3000多人次参与网上学习和浏览,定期开设的电子类学习课程班,有中老年计算机应用能力、智能移动终端应用、手机微信、家庭数码影像基础、视频编辑等共计13门课程。 每年4月,是五角场街道的读书月,在营区,通过开展“书香飘军营”“高雅艺术进军营”、绿杨军地读书圈等活动,社区与营区官兵通过阅读互动。在商区,通过“流动职工学校”和“职工书屋”,社区中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将社区的图书资源漂流到商区。 可以说,不管你想学什么,五角场都能找到最好的学习资源。
一老一小乐学其中
学习,不仅是年轻人的愿望,也是老年人的愿望。在社区中,老年人的学习愿望,比青年更加强烈。 对于五角场社区的居民来说,到政化路上的五角场社区文化中心去上社区学校,是最方便的选择。记者探访这一天,社区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摄影老师正在为社区学员上摄影课,教师里的学生大多是老年人,但神情专注不亚于学校里的年轻学生。音乐教室里,有古筝老师在指导学员练习。面积更大的排练厅里,则是时装表演队的阿姨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彩排。 社区学校共开设40多门课程,既有唱歌跳舞这样深受阿姨妈妈们喜爱的项目,也有书法、茶道、编织等陶冶情操的选择,肚皮舞、瑜伽等课程,则吸引了不少年轻社区居民的参与。在这些课程中,《布艺画》是五角场社区学校的特色课程。 今年初,五角场街道在完成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制定教学规章制度等,新成立了茶道礼仪和视听欣赏两个专用教室。 为了让距离社区文化中心比较远的居民也能方便学习,五角场街道还在仁德、三门、武东三个居委会设立了社区学校的居委分校,让居民们在自己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社区学校开哪些课程,自然是社区学员最有发言权。为此,街道向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大家最需要的课程,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五角场社区的学习氛围,已经成为五角场街道的品牌。多年来,五角场街道相继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 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模式和重视教育的传统,已经让家长们将孩子教育的起始点,向前延伸到了婴幼儿,因此,早期教育也成了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在五角场创智天地的小广场上,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早教机构,在这些早教机构活动的孩子,大多是附近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员工的子女。这一批知识青年,自己受益于教育,因此,他们对子女教育,投入了更大的关注。 最早进驻创智天地的早教机构——美吉姆杨浦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初开时,对五角场社区的生源情况并没有太大信心,但不久后他们就高兴地发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社区,家长们的早教理念早就形成,都不需要企业再去传播。 在美吉姆之后,又有多家早教机构进入创智天地区域,这些早教机构为原本冷冰冰的商务社区,增添了生活元素。现在无论工作时间还是周末,创智天地的草地、广场,成了遛娃、遛狗的“公园”,孩子的欢声笑语,给社区带来活力。 乐学、乐活,在五角场,你总能遇到自己的“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