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分“三秋”

2019-06-12 12:13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秋季养生分“三秋”
30岁的保健体育 lion heart 在路上歌词 002350 满月 人体蒋碧薇女士 大劈叉快递

页面图片

  虽然气候还是炎热,但毕竟已过了立秋、处暑,相比盛夏的酷热,现在的早晚已经凉爽多了,晚上睡觉体弱者已经需要盖床薄毯了。 
  老中医认为,经过炎热的夏天,机体耗损大,当天气转凉时,可以适当地调补一下身体了。但如何调补才有益健康,适合自身机体的需求,还有很有讲究的。

  秋季养生分“三秋”
  市中医院名中医馆副主任中医师蔡萍说,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一般说来,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3个阶段。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中医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可取枸杞类中药浸酒饮,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2.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3.晚秋季节,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药补不如食补 
  市中医院名中医馆、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胡斌说,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要注意以下五忌: 
  1.无病不需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盲目乱补,认为价格越高的中药材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很受老百姓青睐。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3.进补不应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4.任何补药进补均应适量,过量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5.不可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强身健体要“四防”

  市中医院名中医馆市级名医、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傅晓骏说,入秋之后气温适度,气候宜人,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像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适合秋季的运动。不过,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四防: 
  1.晨练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2.防运动损伤 。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防运动过度。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4.运动后饮食适宜。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傅晓骏说,秋季是强身健体的好时机,中老年人在锻炼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千万别“童心未泯”,争强好胜,不然极易引起心绞痛或者骨折等意外的发生。因为,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对某些具有报警性质的症状感觉不大明显。因此,大多数中老年人宜进行比较柔和的活动项目,即使参加比赛,也不要把输赢看得太重,量力而行,不要去“拼命”,接不到的球不要硬接,跑不完的长路就不要硬跑。

  多吃水果防“秋躁”

  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消化科专家、副主任中医师傅智敏说,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个季节多吃梨和甘蔗,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傅智敏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者更适宜。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但是,因为梨性寒冷,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另外,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也可减轻症状。
  傅智敏认为,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合秋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