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坑老”骗局,,重拳出击保健品行业乱象

2019-06-21 12:1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报纸上,销售人员或所谓“病友”的口述中,宣称有以下5种功效的保健食品,毫无疑问是骗人的。 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国家食
王力宏章子怡新电影 上流感 关颖 推波助澜 泡菜 天降之物第二季 falling boomerang 我相信歌词

保健食品属食品范畴,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没有治疗作用,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医疗功效,“忽悠”消费者上当。

搜索新闻,把保健品当药品大肆宣传治病疗效,甚至导致病人延误病情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

平时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买起保健品却一掷千金。在购买保健品时,许多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个看似并不高明的骗局之中。变相推销高价保健品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多,打着专家讲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赠送礼品、嘘寒问暖的温情牌……各式花招频出,让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后却仍旧深信不疑。

小编在此又要科普一下保健品的相关知识啦!!

保健食品只有这27种功效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保健品欺诈常用10大骗术

在暴利的引诱下,保健品的“骗术”不断升级,已让人们防不胜防。

小编在往期微信曾总结了10个常见保健品骗术,我们再一起复习一遍。

保健食品欺诈惯用的10大骗术,一定要转给亲友!

这些功效一定是骗人的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报纸上,销售人员或所谓“病友”的口述中,宣称有以下5种功效的保健食品,毫无疑问是骗人的。

抗癌

保健品没经过大型临床试验,不能说有抗癌作用。

癌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防癌要从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乐观心态做起,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不靠谱。

治疗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27个保健功能中,针对慢性病的说法都带有“辅助”二字,不能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调节身体酸碱度

“酸碱体质”是伪科学,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身酸碱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需要调节,保健品也调节不了。

清除血液垃圾

如果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反复使用血液透析净化仪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都力所不及,通过吃保健品更无能为力。

增高

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但生长激素目前尚无口服制剂。有些增高保健品如含有性激素,有引起性早熟的可能,反而加速骨骺闭合,影响长高。

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宣传海报,提示消费者: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购买。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辨别:

浙江省消保委2019年1号消费警示

防范“保健”陷阱,老年消费者谨记八个“不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消费领域中老年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同时老年消费问题也日益突显。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获取信息较少、对“保健”商品需求较高等特点,通过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致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018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类投诉357起,比上年同比上升125%。为此,浙江省消委会发布2019年1号消费警示----防范“保健”陷阱,老年消费者谨记八个“不要”。

面对保健品不法商家的诸多骗局,请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谨记八个“不要”。

一、不要参加任何形式的会议营销。不法商家为招揽老年人,大量运用会议营销手段,成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方式。其假借社会公益组织或知名单位名义,举办所谓的公益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发动介绍人介绍身边的亲戚邻居(介绍人会有礼物,或者“人头费”),以达到受骗人数的最大化。请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不要参加任何形式的会议营销,不要给不法商家有可乘之机。

二、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不法商家为了得到老年人家庭消费信息,会用尽一切手段,比如参加活动登记送小礼品获取电话和家庭住址,紧跟着就是电话和上门慰问,目的就是详细了解老年人的支付水平,以便一对一进行诈骗。请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不要因为一些小利益,就把个人信息随便告诉给他人。

三、不要体验各类“免费”。不法商家在先期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免费旅游、养生度假等方式,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白旅游、得实惠的假象。请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不要贪图小便宜,避免因小失大。

四、不要相信所谓“专家”。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做宣传,通过讲座、义诊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顾虑。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军医老专家等各种头衔。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者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请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身体有疾病,请及时去医院找真正的专家医治。

五、不要被“亲情攻势”打动。不法商家的营销人员用得最多的就是打亲情牌,采取“温情攻势”,投其所好,通过各种“话术”极尽所能地拉近与老人的情感距离,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主动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做家务,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打动老年人买保健品。有的推销员为了套近乎,采用死缠烂打的方法,每天一个关心电话,偶尔送点水果,真比伺候亲爸亲妈还热情。请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不要轻易被这些所谓“亲情”打动,亲情的背后是财产的损失。同时,也希望家庭晚辈要更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多沟通、多交流、常联系。

六、不要相信“高科技”、“知名机构”。保健品往往会打出“高科技、专利产品、绿色环保”等旗号来吸引老年人;或请名人、明星代言,证明保健品有神奇的保健功效;有的在宣传单上列举了疗效神奇的案例,甚至在宣传单上印着“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健协会”、“著名医院”授权等字样,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其实,这些号称神奇的保健品往往就是普通保健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请广大老年消费者谨记,不要相信所谓的“高科技”、“知名机构”,在购买保健品,尤其是金额过高的产品前最好与晚辈商量,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