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保健食品与“神药”界限

2019-08-27 12:0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划清保健食品与“神药”界限---如今,养生保健正成为一种潮流。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将具有某些保健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作为保健食品,按照特殊食品
晚安英文 爱国诗词 久其软件 最弱无败的神装机龙 漂亮爸爸 十句话穿透人心

图集

  如今,养生保健正成为一种潮流。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将具有某些保健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作为保健食品,按照特殊食品管理方式加以严格管理。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更没有神效。但是,在部分违法企业的操作下,保健食品简直成了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商家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更有甚者为了增强产品功效,非法添加药物,坑害消费者。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是根据产品包装来选择购买的。可以说,产品包装是消费者直接获取产品信息的途径,标注的内容是否真实、清晰、完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

  现行的保健食品标签管理,虽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标签上仅仅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而且声明标注的位置和大小也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往往将其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字体也很小,让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消费者反映,声明信息不直观、标注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强,很难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骗。

  针对这一现象,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包装上必须印上“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而且要印在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上,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这就能保证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可以说,这是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把保健食品与“神药”做了显著区分。让保健食品标签印上警示语,有利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体现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有利于约束商家营销行为,诚信不欺、生财有道;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让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深入人心,消费者选择更加理性。

  此外,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保健功能目录规定了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范围,原料目录界定了注册与备案通道,不仅审核安全性,还要明确原料的用量和对应的功效,并重点审核其科学依据。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到位,配合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市场上那些自封的各种神药将失去生存空间,消费者也能放心地购买保健食品,不再上当受骗。

  (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佘 颖

+1

责任编辑: 王忻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