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防病,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2019-10-17 11:5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秋季养生防病,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眼鼻嘴音译歌词 www.nxks.nx.edu.cn 给你看 5088音乐网 spotlight 约会大作战3 三诺生物

市民外出注意保暖

最近几天,内江进入连续阴雨模式,气温在14℃~23℃之间。

“寒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容易给人带来不适。”内江市中医医院医生刘晋丽说,穿衣、饮食方面要作适当的调整。

穿衣:

气温下降,注意保暖

10月15日,记者在城区看到,不少市民换上了长衣长裤,抵御突然降温天气。

“最近降温有点快,还有点不适应。”市民杨思琪告诉记者,为了保暖,她已经换上了灯芯绒裤子和秋冬长袜。

“首先要注意脚部保暖。”刘晋丽介绍,俗话说“寒露脚不露”,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的说法,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佳。加上脚部脂肪层很薄,保温性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此外,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抵抗力下降。

“除了脚部保暖,还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刘晋丽说,寒露过后,气温下降,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而且,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市民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预防季节性感冒。

“老人、儿童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刘晋丽表示,虽说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但老人和儿童的御寒能力较差,要特别注意,防止“冻”出病来。

饮食:

多吃滋阴润肺食物

“多吃滋阴润燥、润脾益胃的食物。”据了解,寒露过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出现中医上所说的“秋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此时,应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的食物,宜多吃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养阴防燥、益胃生津的食物。

“秋季还可以多吃豆类食物。”刘晋丽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季是吃果实和种子的好时节,豆类积蓄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几乎不含胆固醇,反而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豆固醇,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非常适合高血压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

刘晋丽提醒,市民在秋季要加强锻炼,通过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方式增强体质。室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预防季节性疾病的传播。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