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 冬季养生从"不"始(2)

2019-10-29 12:0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的老人及身体虚弱的病人,推荐用食物补益,如羊肉性温热,可温补强壮;鸡肉偏甘温,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牛骨髓、蛤蟆油(别称雪蛤膏)等,
butterfly歌词 斗魂卫之玄月奇缘 徐小明的博客 秀米网 形容女孩子的词语 knock stronger 青岛长荣场站

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的老人及身体虚弱的病人,推荐用食物补益,如羊肉性温热,可温补强壮;鸡肉偏甘温,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牛骨髓、蛤蟆油(别称雪蛤膏)等,则有壮阳的作用。

功效:防治头晕、腰膝酸软、腰痛、双下肢浮肿等病症,有养颜、明目的作用。(人民健康网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

一般身体虚弱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加服一些瘦猪肉、牛肉,以及牛奶、鸡蛋、豆浆、红枣等,有扶正祛邪之功。但像鱼翅、海参、燕窝等补品,价格昂贵,从营养角度来讲,未必与其身价相称,因此不要盲目迷信而进补。

冬天,肾脏像水一样开始潜藏、凝滞,人体阳气内收,精气固藏,所以毛发黑润、牙齿坚固,腰背挺直,反应敏捷,耳聪目明。若封藏不固,精气就会流失,出现发枯齿摇、耳目失聪、喘息咳嗽、腰膝酸软、二便失常等不良现象。

总之冬季养生应遵循一个“藏”字,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的“春生”做好充足的准备。

切辣椒辣手、切洋葱流泪咋整?“攻略”在此

清肝。秋季燥邪偏盛,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心情烦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尿黄等症状,这是肝火旺的表现。秋季清肝火,建议服用代茶饮,平日可用金银花、合欢花、菊花、玫瑰花泡水喝。同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清肝火:遇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形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的工作时间,11点前最好上床睡觉,不要熬夜;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等容易上火的食物;进行户外运动,太极、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对于舒缓心情、清肝火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刮肝经”的方法来排肝毒。具体方法是:用掌根从内侧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或握拳用四指的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皮肤疼痛,推摩前可涂些润肤油。

清肺。进入深秋,雾霾天气“重装上阵”,肺脏首当其冲面临考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多做深呼吸,不仅能增加肺活量,增强肺功能,还可将肺部污浊之气排出。人在每次呼吸时,肺内都会有残余的废气无法排出,而这些废气“毒素”只需几个深呼吸,便能排出体外。每日凌晨3~5点是肺脏的排毒时间,哮喘咳嗽等疾病此时容易发作或加重。为防止出现“关门留寇”的情况,我们不应一咳嗽就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浊气的迅速排出。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主动咳嗽、咳痰来将“毒素”排出,但患有高血压病、肺大泡、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不要主动咳嗽,以免出现意外。同时,为了让我们的肺更加清爽,平时大家应适量运动,让汗液带走肺内的毒素。洗热水浴、泡温泉也可起到出汗的效果,沐浴前可在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这样能使汗液分泌得更畅快。不宜进行上述活动的老年人,可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按压合谷穴,来帮助肺脏排毒。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后如何养生

练功法:盘坐,两手从胸前上抬至头顶,手心向上,手指向后,先向左转腰45度,稍待几秒后身体复正;然后,左手下降放置左膝上,右手挽住左手的肘关节。如此左右各10遍。再起身,身体略向前倾,以左脚为重心,右脚前踩、后踏数十次;再以右脚为重心,左脚前踩、后踏数十次。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不妄吃

早睡晚起,藏肾固阳

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一个橘子等于5味药!秋季这样吃橘子不上火

清肠胃。秋季天气干燥,加之现代人嗜酒、嗜食辛辣食物,极易形成胃火,表现为口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清胃火,给大家提供一个日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萝卜汁。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榨汁饮用。此外,天气渐凉,人们运动量减少,肠蠕动减缓,容易发生便秘。中医认为,宿便不能及时排出,肠内集聚的毒素会透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带来健康隐患。建议便秘者可以多食用猕猴桃、火龙果、香蕉等润肠通便的水果,以及含有高纤维素的蔬菜和主食,如菠菜、南瓜、油菜、红薯等,也可以自己在家熬制五谷杂粮粥,早晚温服。

3.按摩补肾功。

勤锻炼、多练功,可以帮助养阳气、固肾气。黄政德推荐了一些配合季节、时令的养生功法,如节气导引法和以下三种功法。

练功法: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遍,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盈满,含漱数遍,分3次咽下,并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用鼻缓缓吸气,舌舔上腭;然后口微张,徐徐吐气,并发“吹”的声音,以耳听不见为度。如此反复30遍。

百会太冲、内关委中 都是养生“神助攻”

顺从自然界的规律,人才能不干扰自身潜伏的阳气。冬季,天黑得早、亮得晚,就应该提早入睡、等到日光较为充足时再起床。青年人可以从深秋开始,坚持用冷水洗脸,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老年人要避免在大寒、大风、雾露中锻炼,避免受寒,谨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冬季进补,因人而异

1.六气治肾法。

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开始回升,在闭藏中含有活泼的生机。趁此时进补,药力易于积蓄并发挥效能,是调养虚弱病症的最好时机。

☆推荐阅读☆

不妄喝

冬季养生从“不”开始

气味合和助长寿 用四气五味来防病养生

功效:预防、缓解、治疗肾虚所致的腰痛、膝冷、耳鸣、口舌生疮、皮肤四肢麻木无知觉等病症。

老人养生记住4个黄金时段 动动脚趾也能保健

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总之,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不妄作劳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