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 12:22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责任编辑:yfs001] “我们选取的花卉将是四季轮流开花,景区打造的是结合苗族文化、农耕文化、寺庙文化特色,集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度假观光以及较完善的食、宿、游、玩配套服务于一体。”王旺光说。 “十年九淹,粮食减收,房屋变危房。”唐守学说,害怕出意外,加之生活条件较差,不少居民选择了举家外迁或投亲靠友。 从景区规划图上,重庆晚报记者看到,景区设置相识、相知、相恋、相拥四大主题区域,其中包含彩虹花海、四季海棠长林、牡丹园、木槿花园、鲁冰花园、桂花广场、樱花林、向日葵迷宫、芙蓉花园、玫瑰花园、梨花长林等数十种主题花卉观赏区以及垂钓竞技池、水上乐园、斗牛竞技、休闲露营、文化演艺、果蔬采摘、农作体验等八大功能体验区。 大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是水利部定点扶贫项目,涉及彭水县平安、龙射、高谷3个镇9个村,2007年开始建设,工程投资2278万元,2011年9月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工程实施后,可恢复灌面800亩,改善灌面1200亩,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作物产量年增产21.86万公斤,改善灌面年增加效益为37.42万元。 ▲游客未来可以在这里采摘生态草莓 频发洪灾淹没农田 千万元投资综合整治
url:,id:0 旅游业成发展新出路 水患解决后,平安人开始为致富寻找新路子。2010年,平安镇注册了绿色平安商标,成立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多亩,取得了自营出口资格。合作社组织150余剩余劳动力以生产销售无公害蔬菜为主营,常年种植白菜、辣椒、茄子、黄瓜等30多个大众蔬菜品种,年实现产值600万元,让400户社员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751元增加到2012年的6718元。“2011年起,虽然夏天还是下大雨,但是再也没出现过大范围的水灾。”唐守学说:“现在,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加上儿子们在外打工的钱,一家人月收入上万元。” 平安镇平安社区4组组长涂泽林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安曾连续4年淹没,场上20多户居民房屋全部进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淹得最惨的还是6·23洪灾。”唐守学说,2003年6月23日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当地下了一场瓢泼般大雨,短短两个小时,场镇居民房屋就进水了。当时估计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一家人只得爬到山坡上避难。那年的大水是过了3个月才消退,平安镇的人眼泪都流干了。 “平安的地形是中间平矮,四周高。”平安镇平安社区居委主任宁生武介绍,由于特殊的地形,每年一到洪水季节,四周的降水便涌向低矮平坦的平安。因此,平安经常被淹。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郝瑶摄影报道 平安社区书记王旺光告诉重庆晚报记者,6·23洪灾后,当地党委、政府把治理平安水患摆上了议事日程。2011年当地实施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规模300多公顷,总投资约200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2014年,平安镇开始打造平安爱情花语旅游景区,景区预计建成3000亩。在今年6月,将有1700亩对外开放。 “由于市场因素,加之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缺陷,平安蔬菜专业合作社2014年生产出来的四季豆严重滞销,当年亏损上百万元。”王旺光说,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平安的新出路。 71岁的唐守学是彭水县平安镇人,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山打闹》的传承人,这辈子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担心当地发大水。“有时候做梦都会梦见自己泡在一片大水里!”随着当地一项项利民富民的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让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沧海变桑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