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来是一本养生书,孔子的长寿秘诀都藏在里面

2016-11-26 12:0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如,用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大海》治疗疲劳,用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治疗厌世,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治疗忧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江汉大学图书馆 韩佳网 韩哲一 韩正 悍虎记 豪情墨香 和大嫂干杯 何处飞花19楼 何燕欢 河马家老总 贺育民 黑帮ceo的筹码情人

(3)想喝酒不伤身,除了控制量,还要注意不要空腹饮酒,或把多种酒混着喝。

吃饭不要一时贪图精细

(2)吃太多还会导致肥胖、大脑缺血缺氧等。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传孔子酒量很大,但从不失态,“不乱”便是孔子喝酒的标准。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喝酒要掌握好分寸。如果一个人的酒量是4两,喝1两最为合适,小酌不仅怡情,还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和谐优美的音乐具有疏通宣泄情绪的功能,可消除内心的抑郁,使人情绪安宁,乐而忘忧。各国科学家也在不断拓宽音乐的应用范围,将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子路问君子,孔子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脍不厌细”是说要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老年人、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养生奇书

受访专家: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篇》

孔子吃饭时绝不会和弟子探讨问题,不仅是因为礼仪,还关乎健康。

古人非常重视食疗,对常见的一些小病有一套饮食化解的方法。如今的人们往往忽视了食疗的重要性,一生病就去医院打针输液,滥用抗生素。

孔子第三句答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生活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人们如何想问题,如何看世界。因此,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来源的保证。

姜历来受养生人士推崇,孔子也不例外。姜作为调味品可以去腥,是必备食材,还能温胃散寒,解毒杀菌。“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强调吃姜可以缓解夏天人们贪凉、过食生冷引发的不适。

“八不食”中有一些涉及礼仪问题,也有一些涉及食材选择问题,就是现今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大众来说,要防止病从口入,“八不食”可以帮你把住健康第一道关。

如,用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大海》治疗疲劳,用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治疗厌世,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治疗忧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人至垂暮,心理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对自身的关注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这种自恋情结,倘不严格自律,不仅危害健康,而且容易贪赃枉法,最终害人害己。

孔子阐明了仁者、智者、勇者的性格特点。仁者有正确的世界观,谦虚谨慎,故能经常处于乐观状态。智者勤敏好学,头脑清晰,不至于迷惑。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代,血气没有稳定,要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戒贪求财物。”

吃饭时别说话

八种食物从不食

美味佳肴的诱惑难以抵挡,但孔子可以克制住口腹之欲,只吃七分饱。要做到七分饱,必须细嚼慢咽,感受自己饥饿程度的变化,有似饱非饱的感觉时,哪怕再想吃,也应该马上撂筷。

食用生姜应注意两点:

“食不厌精”并非是指追求饮食的精美。孔子所处时代,烹调技术比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脱尽的壳。所谓“精”,只是挑选优质好米,以免病从口入。如今的问题,恰恰与当时相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吃的越来越精细,反而容易导致便秘等问题。

子曰: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篇》

(2)学生等用脑较多的人群,最好吃些花生、核桃、榛子等富含亚油酸的坚果;

古人首重食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东谷所见》李之彦

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中医讲“药食同源”,就是强调很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食疗前应辨别自己的体质,是虚是实,是寒是热,选择对症的食物。

【养生启示】

【养生启示】

建议:

吃饭时说话容易噎着,老人、小孩常因此发生意外。食物进了呼吸道,甚至可危及生命;边吃饭边说话,食物还来不及细嚼就被咽下去了,会增加肠胃负担,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这是孔子的第二句回答,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世界上幸福感排在前10%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孔子不挑食,可八种食物却坚决不吃,分别是:不新鲜的粮食及肉类,不合季节的食物,颜色不好看的食物,味道不好闻的食物,切割得不合规矩的肉,烹调不当的食物,调料没放对的菜肴,从市场上买来的酒肉。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不多食。--《论语·乡党》

【养生启示】

饮食篇

对现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厌粗”,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做到粗细搭配。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处。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者不忧愁,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子贡说:“这是老师的自我写照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素食了,只因为素食更绿色更健康,其实在饮食中很多的素食完全可以抵得上肉的营养。多多关注的推送,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

只吃七分饱,小病可食疗

(3)爱发脾气的人要常喝萝卜汤,疏肝解郁。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士 汪冰

(1)少年情窦初开,爱慕追求异性,实属正常现象。但少年涉世不深,一旦沉湎婚恋,势必损伤心身健康甚至酿成悲剧。所以少年应该努力拓宽情趣爱好,把性冲动引导到社会认可的范畴中来。

建议: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1)喝超过酒量的四分之三就属于过量饮酒,严重伤肝、肾不说,还会失态。酒一下肚,肉也会多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博大精深的《论语》,不仅是一本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本养生保健的百科全书。孔子在行为医学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见解,他首次提出“仁者寿”的养生观点。

即使餐桌上摆放着各种诱人的肉食,也要控制,不要超过主食的量。肉吃多了伤脾胃,要注意与谷物搭配,饮食要均衡。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

建议:

(2)姜虽好,但不适合有热证的人,脸上长痘、口舌生疮、爱发脾气的人就不要多吃姜。

不撤姜食。--《论语·乡党》

孔子的说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充分论证。吃肉不仅会让脂肪在体内各处堆积,诱发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还是乖乖的吃草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做君子 有三戒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

(2)人至壮年,思维日趋成熟,逐渐形成独立的见解,但容易自以为是,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此时人际关系也较为复杂,矛盾重重,应力戒争强好斗而忠厚待人,此为减少矛盾冲突、维持心身健康的良方。

学会自我安慰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暴饮暴食是养生的大敌,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心气不足,诱发心脏病。

勇者无所畏惧,从不患得患失。这对人的心理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反之,遇事斤斤计较,或诚惶诚恐,势必造成抗病力下降,也会导致精神压抑。

良好的人际互动对人的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欣赏你。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

听音乐 能治病

译文: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他唱。

仁者乐 以忘忧

每餐必有姜

建议:

(1)把新鲜姜切成片,用醋或盐腌制,每天早上含服两片,对普通人以及虚寒体质、容易怕冷的人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吃肉不能比粮食多

饮酒适量,不可失态

(1)容易失眠的人可以吃些含钙多的牛奶、豆制品;

人们边吃边谈,不仅吃饭时间长,还意识不到“饱”的感受,往往容易吃多。即使做不到严格意义上的“食不言”,也要保证说话时别嚼。

发哥饰演的孔子

(2)长期酗酒,容易产生精神依赖,常因情绪激动而酿造家庭和社会悲剧。

杜绝抱怨

子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篇》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要想达到这种心态,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每天抱怨的人,只能看到没有得到的,内心永远贫瘠,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

后人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对于养生,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很有见解。今天为你逐条分析孔子的“养生至理名言”。

生活中从不缺少苦恼,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行动来对抗它。比如,尽量多做几件让自己倍感愉悦的事情,减少悲伤的“几率”,跑步、放松、交谈等。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

心理篇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教授 李乾构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