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健康中国”助推器

2017-02-17 12:42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记者杨振东特约通讯员陈辉 侯江红,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国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预防与保
久久热在线视频精品店 久久热 久久 jiujiu site::26qq.cn 小明发布首页永久网站 淮琼参考网 淮琼参考网女性频道 华康新富网频道

  记者 杨振东 特约通讯员 陈辉

  侯江红,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国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预防与保健”重点专科带头人,河南省中医养生适宜技术临床应用方向带头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于8月26日正式发布。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之前的3月8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就要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把健康的“金钥匙”交给群众。

  这把“金钥匙”是什么呢?9月10日,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保健养生分会(以下简称“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主任委员侯江红接受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这把“金钥匙”就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健康中国”的助推器。

  体验

  

  自然堂:记者体验中医养生神奇

  访谈在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所在地,河南省中医院综合楼5楼国医健康管理中心——自然堂进行。

  工作人员端上来的,是秋季养生茶。“初秋天干气燥,茶里有芦根、茅根、大枣等,喝这个茶能润肺清热。”工作人员说。看,喝得很养生。

  记者目光所及,满眼的古香古色:大厅的讲医堂、健康产品展柜、中医名家书画、诊疗设备等,无一不散发出古老中医的书卷气和悠远神韵。

  “来,先测一下中医体质。”工作人员引导记者来到中医体质检测器前。一番望闻问切、身佩传感器测试、填表等程序,记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出来了:中医九种体质中,我占两个体质,平和质、偏痰湿质。很快,包括药疗、食疗、心理调节、运动调理、日常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一整套方案打印了出来。

  记者看到,里面有建议吃金匮肾气丸或服膏方“除湿膏”、刮痧、耳穴贴敷等;少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勿过饱;多吃些果蔬,尤其是白萝卜、紫菜、洋葱、苡仁、包菜等;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等。

  “在生活中养生,在养生中生活。养生贵在坚持,按照这个方案做,过一段时间,你的体质就会慢慢转向平和质,疾病自然远离你了。”身为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副主任委员的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针灸专家、副主任医师吕沛宛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感到有点犯困,头很蒙,吕沛宛安排苏国磊大夫给记者调理。只见苏大夫手持一支银针,在记者头顶、双臂、双腿快速地挑了一阵子,一排排红红的小血点显现。“感觉一下,是不是好多了?”5分钟后,苏大夫问。

  “真的,神了!”记者很惊讶,随着头顶和四肢微微的疼痛感而来的,是十足的精神头和头脑顿时清醒的感觉。

  “这是中医的十二经脉挑治法,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效,当气血循环通畅了,头目自然清醒,身体自然轻健。”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现状如何?有没有什么特管用的中医养生绝招呢?且听侯江红娓娓道来——

  

  访谈

  

  侯江红:

  养生绝非老年事,应是“全养生”

  

  ■中医养生是一门学问

  记者: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侯江红:养生是一种手段和活动,中医养生是一门科学,叫“中医养生学”。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义;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义。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以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调和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

  记者:怎么理解中医养生与健康的关系呢?

  侯江红:“中医养生”的目的是“治未病”。在对健康的贡献上,养生至少占六成。

  

  ■懂中医养生者,十不足一

  记者:我省中医养生的情况如何呢?

  侯江红:“不擅养生,难为大医”,就是说,真正的中医都应擅长养生。中医养生在中医圈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八九十岁还在坐诊的老中医。在中医们的影响下,不少群众也采用中医养生学的方法养生保健。懂得中医养生学,必有健康素养。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79%。可见,有健康素养者,全国10人不足1人,懂中医养生者更少呀。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占到了1/3,因此,中医养生学亟须重视、加强。

  我省于2013年12月成立了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属全国第三家省级中医养生学会,每年都开“中原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论坛”,致力于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开发一大批注重实效的中医养生项目

  记者:您与由您主导的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在中医养生上有无独到见解和作为?

  侯江红:我在中医界首次提出,中医养生应遵循“道生养和”的新养生理念。其中,“道”是基础。养生保健既要遵循人类生命的自身发展规律,也要遵循自然环境、时序变化、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规律。“生”是目的。我们既要注重生命的质,更要注重生命的量。“养”是方法。保养、补养、调养,理顺纠错,纠正非平衡状态,通过调养使生机盎然。“和”是标准。生命的最佳状态应是“内在阴平阳秘,外在天人合一”般阴阳平衡、执中致和的状态。

  我还提出了“养生无定式,观念最重要”。让真正的中医养生专家为大家更新观念,传授方法。

  依此,我们还推出一大批注重实效的中医养生项目。

  比如三个优势中医养生调理项目:针对易感冒的气虚质的调理,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气郁质的调理和针对代谢紊乱综合征的痰湿质的调理。在中医养生手法上,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系列新技术,像五体疏通、五行悬灸、温熨技术、脊柱调理、国药养颜等。 下转08版

  上接07版

  

  现在,河南省中医养生学会以省中医院的自然堂、银杏谷作为服务平台,开展中医非药物养生调理服务。作为河南省内集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养生旅游、康复治疗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科室,自然堂已成为中医养生的教学基地和体验场所。自然堂开设有手法区、药浴区、灸熨区、反射疗法区4个干预区;开展有药酒拍打疗法、点穴疗法、中药蜡疗法、热熨疗法、耳压疗法、中药药浴疗法、音乐疗法、刮痧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气功导引等31项传统疗法;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反复感冒、肥胖、失眠、筋骨功能紊乱等亚健康状况,内调与外治相结合,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收到良效。

  我们还负责组建河南省中医养生文献数据库,推动中医养生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建立中医生命健康管理模式;还要搞学术特色、学术创新、学术影响、学术交流、学科团队、学科层次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及团队管理;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广中医养生。

  记者:有没有更具特色的推广形式?

  侯江红:有的。我们力图让人们能掌握并坚持实践适合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案,包括理念、方法和养生保健产品在内。针对儿童一有病、家长就发蒙的问题,我们发出了100张“爱童卡”,为儿童提供一年的中医养生与治病指导,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注册成立了河南颐芸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有四个(讲医堂、茶泉坊、颐芸、本草原浆),研发生产了养生茶系列19种、药灸系列5种、药酒系列4种、药枕系列4种、肚枕系列2种,还有通经活络药油、通经揉药膏、百草方足浴包、药浴包、中药面膜等中药制剂以及个体化定制的药膳,这些产品在自然堂都有展示。

  近几年,我们还在研究推广中医药旅游养生,根据不同游客实际量身定制养生方案,譬如通过中医膳食体验(药粥、食粥、药茶、药酒)与自助服务、中医传统功法演习(如真人养息功法、回春功法、太极拳功法、八段锦功法、五禽戏功法等)、中医经典研读学习、中药的辨识和采集及炮制、中医文化基地观摩等途径,让大家在玩中学会中医养生。自2012年开展养生旅游以来,我们接待了来自加拿大、美国、澳洲、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澳门、广州等地的养生旅游团近千次,接待个人养生旅游近十万人次。

  

  ■养生,应是从生到死的“全养生”

  记者:读者大多知道您是中医儿科大家,如今领导河南中医养生,与儿科有什么关联呢?

  侯江红:养生不止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应是伴随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全养生”。《黄帝内经》里的“淳德全道”就包含了这个观念。

  先说胎儿时期的养生。明代名医张景岳提出“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也就是说,养生应当从受孕开始。父母养好精血、孕育胎儿,是在为下一代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青少年时期也应注意养生。北宋名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提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指出外易伤六淫、内易伤饮食,应及时外养内调。明代名医王文禄所著《医先》亦有“养德、养生无二术”一说。以中医养生文化引导青少年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促进其身心健康与德行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健康能为中年的成就、老年的幸福打好基础。

  再说中年养生。按明代名医张景岳的说法,“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人到中年该“修理”,也就是必须养生了。

  再说老年养生。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提示老年人养阳的重要性。

  我给孩子们看病,给家长们交代的其实就是中医养生的内容。比如,在饮食上,我提出“四不”:一不偏食肉、蛋、奶;二不过度吃“工厂化”食品;三不滥用保健类食品;四不随意添加微量元素。在穿衣上,我提出“三暖二凉”:背暖、肚暖、足暖,头凉、胸口凉。

  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中医养生理念,养成好的养生习惯,到了中年、老年就不愁了。我这儿科专家抓的可是中医养生的根呀。

  记者:除了“全养生”,中医养生还应注意什么呢?

  侯江红:还要注意两点:一要谨遵中医经典的养生要求,不能擅改经典;二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记者:有没有特别管用的中医养生绝招呢?

  侯江红:养生重在养,正如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丹一样,养生要遵守生命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时令规律,想着什么灵丹妙招妙药用一回就好、一劳永逸是错误的。我们提倡“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教给老百姓一整套“一看就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中医养生方法,前提是贵在坚持。

  我们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吕沛宛出版了《把好大夫请回家》《好大夫让您不生病的秘密》《一本书读懂体质养生》三本书,教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饮食起居运动和保持情志恬淡自然,做到不生病;如何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何自我调整,及居家如何治疗。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养生故事和一用就灵的养生绝招,大家有时间不妨看看。

  

  

  

  

  

  

  

  

  

  

  另外,为推广养生理念,近三年来,每周三、周五下午6:00,我们会在省中医院第二住院部一楼免费传授“功法养生”,迄今为止已教授数万人。我院治未病科有10位大夫受聘郑州市金水区科协,每周在郑州市不同社区开展10场健康讲座。有兴趣者可联系我们前往学习。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亚健康九种状态 食物逐个击破
    • 7类滋补食物 养出健康美丽女人
    • 常吃这4种水果 助女人抗衰老!
    • 你认为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一定对
    • 小心!吃这些食物会使你变更黑
    • 辣味健康吃法 让你过瘾不伤身
    • 5个饮食清肠方 让你排毒又减肥
    • 西红柿食疗 8大用处你不可不知
    • 吃鸡蛋4大误区 避开才能更营养
    • 鸡蛋5大错误吃法 你不可不知!
    • 饮茶养生养颜 特殊时期需慎饮
    • 生活中吃橘子最常见的两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