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以次充好、洗脑营销、价格虚高(2)

2017-04-13 11:5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但很多老年人对此并不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陆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自己曾遇到过高血压患者只吃保健食品不吃药的情况,结果患者血压控制不住,十分危险,如果不在正确引导下服用
重生烽火岁月 tokyo hot n0250 tokyo hot n0608 tokyo hot n0832 trayservice tts内存分配失败 tubecao.vr.lt tvb4inlove ua女人网减肥 w-aphidic wevs韩国队

  但很多老年人对此并不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陆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自己曾遇到过高血压患者只吃保健食品不吃药的情况,结果患者血压控制不住,十分危险,如果不在正确引导下服用保健食品,危害不小。

  同一样保健食品价格差异很大

  令陈力同样感到疑惑的,还有保健食品的价格。如她父亲花费近万元购买的“少林牌增加骨密度丸”,产品包装标明“全国统一零售价1990元,不在网上销售”,而网上却有商家以十分之一的价格销售。另据报道,位于广州的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长期依托“绿色食品超市”向老人兜售高价蜂胶等保健食品,一套进价不到200元的蜂胶,最高售价可达两万元,价格翻了100倍……

  保健食品价格的差距,在批发市场体现得十分普遍。

  “这瓶维D钙软胶囊,批发价给你15元,在市场上要卖68元,老人吃一般4个月能见效。”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阳光保健食品商城的批发市场,聚集了十几家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批发店,店里放满了各类大小品牌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滋补品,不少胶囊类产品单瓶批发价在20元上下。这里的一些店主自称是某保健食品生产厂商的经销代理,药店也从这里进货。

  闫小雨称,他们公司推销的保健食品一般是没听过的牌子,往往抬价十多倍。经查询,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多数涉事保健食品生产厂商并无非法经营记录,但曾出现因虚假宣传受到处罚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买者往往选择当地有口碑的药店购买保健食品,“小药店来源不清,品牌药店质量应有保障”。即便如此,同一种保健食品,在市场、药店、医院售价也各不相同。

  产生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哪些因素影响着最后的定价?保健食品行业前从业人员程羽航说:“保健食品过半的溢价并非全为厂家获得。中间商、渠道、终端等都从中获利丰厚。”前肿瘤科医师、现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医学顾问李天乐也透露,“相对其他行业,保健产品流通环节占最后定价的比例往往有一半以上,各方面的渠道成本和药店采购价也不一样。”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担任主任药师的中药专家翟胜利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保健食品生产门槛低于药品,其流通领域产生的利润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但其中的确不乏“暴利加价”。从事医疗产品销售的吴琼进一步解释道,“保健品行业的卖方市场竞争激烈,厂家需要在推广上下成本”,各种税费和利润点等价格构成因素灵活多变,难以得到统一调控。

  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保健食品的定价放开,由市场调节,“谁卖谁定价,没有最高价也没有最低价。商家有定价权,消费者有选择权。”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提示,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除要认准标志和批准文号外,还要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加大保健食品行业抽检与处罚力度

  陈正林离世近两周后,在当地派出所的调解下,陈力和丈夫最终与向尚健康实业有限公司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当地工商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已介入并展开调查,但尚无证据显示此次事件属于保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而浙江嘉兴老人管英东离世后,其家属仅收到保健品公司的1万元医疗费。经保险公司鉴定,因老人死于脑溢血,不属意外伤害险种范畴,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

  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老年人因保健品营销受害事件中,取证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障碍。一边是维权难,另一边,近两年来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投诉仍在成倍地增长。

  中国消费者协会年初发布的统计显示,2016年仅消协所受理有关“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投诉共8749起,较2015年增长188%,其中投诉保健食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的最多,针对“质量”和“价格”的投诉较2015年增长最明显。

  2015年10月正式实行的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的注册、备案、经营以及监管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据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抽检数据,从2014年至2016年,包括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在内的9类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升高,其中2016年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1%。然而社会上依然不断有不法商贩通过灰色渠道生产、销售保健食品,扰乱市场。

  如何才能进一步治理保健食品市场,走出监管困局?相关部门与专家从普及知识、企业自律、部门监管、完善诊疗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保健食品不能乱吃,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症状,具体治疗也因人而异,有病须去正规医院接受诊疗。”中药专家翟胜利介绍,在我国养生理论中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许多国家也将保健食品定位为膳食补充剂,这容易让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品产生混淆,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借此虚假宣传,误导公众消费,败坏保健食品行业形象。因此,“在老年人活动场所普及保健食品和科学养生的知识,很有必要”。

  从规范保健食品行业的角度看,翟胜利表示,“处方来源、产品构成和制造工艺是决定产品优劣的关键”,应从源头严控产品生产,在配方、加工等环节严格把关。

  营养师郑育龙强调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国家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等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展开内部监督。郑育龙还建议:“食药监局、工商部门等应该从标签、宣传、销售等环节进行抽检,对违规经营者予以曝光,建立‘黑名单’,加大惩罚力度,让不良商家不敢造假。”

  “‘会销’‘买产品送旅游’等销售中出现的虚假夸大宣传、未在许可地址销售等违法行为是食药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注册和监管处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在监管工作中也会遇到“会销”场所隐蔽、场所转移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情况,食药监各级部门坚持通过媒体、社区课堂等多种形式宣传保健食品定义和消费警示,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