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12:0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此次《规划》在加强监管、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设立黑名单、实行属地管理和准入许可,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等。 此外,在已开展的医疗旅游项目中,缺乏开发意识、医旅合作”“ 不畅、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原因。 (责任编辑:HN666) 与欧洲一些国家的温泉疗养、东南亚国家的水疗康复等医疗旅游项目相比,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资源,却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条和服务措施。 王国强指出,此次《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这个新命题及相应措施。“政府应将中医药旅游和医疗养老相结合,促进医疗保健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田说。 打造“中医药养生”金字招牌 《规划》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让“靠谱”中医药为百姓服务 发挥中医药“养生”功效 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海内外认可,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广受民众欢迎。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认为,中医行业的人员混杂与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现行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教授的内容中西混杂,导致近20多年毕业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并不相信自己所学,也不掌握先辈流传下来的验方;另一方面,民间一些没有经过正规院校教育,但通过师徒传承或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没有合法的行医权、处方权,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带。 此外,还有一些毫无资质的人员利用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空子,干脆就混迹江湖,骗人钱财甚至贻误患者的生命健康。
据了解,目前全球医疗旅游规模每年已超过数百万人次,产值增长迅速:2004年该产业全球年产值为400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600亿美元,2012年则达到1000亿美元。泰国、印度、新加坡、韩国、瑞士等国家,已发展成世界医疗旅游强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老中医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各种打着医疗、养生、中医旗号的江湖骗子,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用来路不明的偏方招摇撞骗。 近年来,从张悟本到马悦凌再到李一道长,一个个养生大师的神话破灭,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本就疏离的中医药产生了更多误解。 中医界流行着一个笑话:当一个中医向病人家属推荐去看西医,家属立刻反应:“坏了,这下真的病了。”而当一个西医向病人家属推荐去看中医,家属张嘴就哭:“完了,这下真的没救了。”“这是一个误区。”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医师徐媛媛说,西医都是发病后再诊疗,而若要中医药疗效显著,往往需要在身体健康平衡刚刚出现失调时开始介入,即健康养生。“这次《规划》给了中医药一个全新定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认为,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我国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日前出台,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今后中医药养生将如何服务百姓生活?记者就此采访了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