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消费存5大陷阱:“航天员使用产品”系噱头

2017-07-31 12:0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长江日报记者10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今年1至6月,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到的有关保健品消费类的投诉有504件,平均每月84件,投诉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对这些投诉
漂亮妈妈张琳的故事 中财网第一财经专业 漾组词 镓桦凹路璐 女生会里的男孩 朱丹晒长发披肩照

  长江日报记者10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今年1至6月,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到的有关保健品消费类的投诉有504件,平均每月84件,投诉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对这些投诉,工商部门均进行了维权处理,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万元。

  2月28日,市民董先生反映:家里老人在位于青山区江南春城15栋1-2层11号的福寿大街食品超市,购买了总价值1.5万元的保健品。“商家以航天员使用的航空科技产品为噱头,虚假宣传诱导老人进店消费。”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此投诉后,青山区红卫路工商所介入调解,商家最终退款1.3万元。

  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10日介绍,目前保健品消费存在“五大”陷阱——

  “免费”陷阱——打着“回馈社会、关爱健康”旗号,到居民社区、广场等地,冒充医生组织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活动,骗取消费者填写体检表、个人信息、手机号码等。然后“医生”会以“一对一”的回访方式告诉消费者体检结果,以消费者需要治疗为由,采取先试用后购买的方式进行“忽悠”,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

  “温情”促销——采用登门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联络感情”,借机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

  “小利”引诱——以小赠品、小礼品为诱饵,吸引市民参加健康讲座、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通常采用“轰炸式”洗脑宣传,雇佣“托儿”现场展现“服用功效”,“忽悠”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疗效”欺骗——通过广告外包装、宣传册、网站等进行宣传,或明示或暗示其产品有“疗效”等;

  “藏头遮面”——通过“400”开头的电话或健康咨询热线等方式销售,以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临时租用会场等方式,隐藏真实企业或个体经营信息,逃避行政监管和法律责任,导致市民难以维权。

[1]  [2]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皮肤保健 做好夏季防晒基础护理
    • 女人常不吃早餐 7个症状毁健康
    • 睡前用43度热水泡脚 这样最健康
    • 女人婚后 要当心九大健康问题
    • 斑女郎必看:躲藏在色斑下的健康隐患
    • “五行人”保健5招 健康度初夏
    • 调气血养脾肾 解救身体5大迟钝
    • 薏米:7妙招助你解救夏日肌肤
    •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