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5 19:2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孝感市文明委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位推进—— 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孝感市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逐步建立起“党政领导亲自抓、文明委组织协调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由市文明委牵扯头,定期召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市教育局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划指导和督导评估。团委、妇联、关工委、卫生局等单位充分发挥优势,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援助。各县市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逐步形成市、县(市、区)、学校“三级金字塔型教育管理模式”,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市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归纳和分解,下发《孝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及工作完成标准,实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注重完善机制,才能确保取得成效。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划拨,专款专用;各职能部门积极争取经费,加大投入;社会各界及群团组织积极资助,拓宽了筹资途径。 建立考评奖励机制。我市实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纳入”,即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计划、纳入文明单位创建考评指标体系、纳入教育管理规章、纳入重点研究项目、纳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对各地和责任单位进行考评,有效调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一方面倡导在职教师参与心理咨询师资格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利用专业机构市心理医院、市晨光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目前,市文昌中学已有80余名教师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实现班主任全部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注重实效—— 着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孝感市坚持因地制宜、整体联动的工作方针,按照“三建”思路,不断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全市各中小学通过建心理档案、开心理课、建心理咨询室、实行家校互动等途径开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引导效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援助中心。我市依托孝感学院成立“孝感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依托湖北职院“谭之平义工社联盟”、“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建立“孝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依托市心理医院建立“孝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援助中心”,联合“12355青少年援助中心”,逐步形成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12355青少年援助中心与全国自强模范田子君热线紧密结合,共处理电话、网络咨询2000余例,开展知识讲座50多场次,这一做法得到了团中央的肯定。 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我市积极建设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讲座、咨询等方式,努力促进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力对接。 夯实人才队伍。全市形成以中小学心理教师、班主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队伍,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引导工作;由孝感学院、湖北职院、市心理医院的骨干教师和医疗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开展专题讲座,有效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由“五老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辅导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宣传咨询,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此外,我市还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以打造爱心校园、阳光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书香校园的“五园”办学理念,普遍开设了心理教育课。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堂游戏等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家庭,通过创建文明家庭、评比“和谐家庭·好孩子”等活动,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在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引导和培养未成年人爱社区、爱孝感、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在农村,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群体,依托“未成年人服务站”建立课余兴趣班、家庭教育课堂、亲情热线电话,市妇联还设置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卡,组织农村未成年人参与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形成阳光性格。 打造品牌—— 彰显孝德文化温润未成年人心灵的独特魅力。 孝文化是当今立德育人的宝贵资源。对未成年人开展以孝德教育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我市深挖孝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全市百万未成年人形成孝老爱亲、善待他人的思想品德。 以孝文化为中心开展孝德教育。我市将孝感古代孝子董永、黄香、孟宗的事迹编入中小学课外读物,通过举办“孝老爱亲、善待同学”主题班会,读写行孝心得、讲演孝悌故事,评选校园小孝星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责任理念、奉献情怀。 以先进典型为楷模开展励志教育。近年来,我市先后总结推出了在轮椅上挑起家庭重担的全国自强模范田子君、“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背父资教,感恩奉献”的山区教师何家坤等一系列孝感青年孝德楷模。通过组织孝德楷模事迹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巡回演讲,激发了青少年的励志之心、仁爱之心。 以孝文化活动为依托开展感恩教育。我市连续举办了四届“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给父母写信,唤醒未成年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创建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福星城杯楚剧展演”等孝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创作了青春版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一批现代楚剧,创作了富有孝文化内涵的歌曲《孝感》和《槐花香》,以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的方式让感恩教育沁透心田、润物无声。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一个“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正在全市形成,百万未成年人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孝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