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11:4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
Roehampton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eigh Gibson说,我们的情绪本身,事实上极少指向健康的食物。在人类进食的历史上,高热量、富含营养的、安慰性的食物,长期以来都是理想的选择,它能保障物种的生存。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对于人类基本的目标——生存和繁衍,我们从来都不是靠健康的食物来实现的。天性让我们在吮吸骨髓时感到快乐,并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这是我们默认的生存模式。 在此前的研究中,普遍的结论是:在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食物之间有着清晰的联系。虽然在对零食的选择上,每个人有差异,但在不开心的时候,人们总是把手伸向饼干罐、糖罐和装满零食的抽屉。这被称作安慰性进食(Comfort Eating)。 而健康饮食,则是在现代社会出现的需求,带有更强的文化性,是当现代人已经可以满足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后出现的。因此,人类对于健康食物的选择,并不是从天性出发的。 情绪化进食 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健康饮食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而安慰性进食则由来已久,它更多地来自我们的本能。 但在积极情绪下我们是会多吃还是少吃,吃什么样的食物,一直存在着争议。 有些研究表明,我们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大吃。两篇分别发表于1992年(针对女性)和2002年(针对男性)的研究发现,愉悦会导致美食的消耗加速。另一份2013年的研究指出,当我们开心时,也会加速消耗薯条和巧克力。 通常,我们把情绪化进食当成一种特殊的进食方式,是指把吃甜的、脂肪含量高的、不健康的食物当作心情沮丧的应对机制。但实际上,“情绪化进食”这个词的含义要广泛得多——简单说,我们会因为各种情绪而进食。
食物与情绪,作为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两种东西,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从广义、原始的角度来说,有吃的就是好,没吃的就是不好。对于所有的动物来说,饥饿都会引发警觉和敏感,而吃东西总能有效地起到放松、镇静的作用,并让人舒服得昏昏欲睡。 在积极情绪对食物选择的影响上,之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可能是因为很多情绪都可以被认为是“积极”的,比如兴奋、激动的感觉就与满足感有很大的不同,也会选择不同的食物。 吃垃圾食品,源自人类的本能 但也有一些调查研究认为,结论正好相反——我们可能在开心的时候,反而会避开糖或碳水食物。在2009年,研究人员发现,抱有积极情绪的人,与中性情绪的人相比,更容易在巧克力和葡萄中选择葡萄。另一则2010年的研究则发现,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好心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如果他们觉得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就可能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如果你吃特别多垃圾食品,也许说明你是一个骨子里的虚无主义者)。 |
植脂末又称奶精,是以氢化植物油、酪蛋白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它的形态以及冲水后的产物都跟奶粉以及冲水后的奶粉非常像,实际上却并不含奶………………[详细]
揭秘5大蔬果主流色的健康密码 纵观我们身边的白领,他们的食谱大致是这样的:早上,面包+牛奶或豆浆,或是白粥炒粉面。午餐,...
六种平价食物 让妇科病远离你 听说燕窝能养颜护肤,鲍鱼能滋养身体,但是,价格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偶尔一两餐还还可...
缓解春困小妙招 吃葱助你抗疲劳 俗话说“春困秋乏”,一到春天很多人都提不起精神,时常感觉每天的日子都浑浑噩噩的,加上春季病...
惊!喜欢吃鱼的你要小心汞中毒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说多吃鱼肉低脂低卡,常吃鱼肉有助身体健康,身材苗条。但如果不慎选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