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校园行 对待孩子叛逆,打开心灵快乐之门

2018-12-14 12:0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怎样才能搞定叛逆的孩子?7日下午,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大讲堂内,百余位家长老师正在聆听“守护心灵关爱成长”心理讲座
多字成语 耳提面命 二的成语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二十除以三打一成语 发的成语 发上指冠 反哺之私 方枘圆凿

心理健康校园行 对待孩子叛逆,打开心灵快乐之门

2018-12-11 09:21 来源: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摄影报道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怎样才能搞定叛逆的孩子?7日下午,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大讲堂内,百余位家长老师正在聆听“守护心灵关爱成长”心理讲座,该活动由德城区教育局主办,德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德州晚报心理咨询团承办。来自三人行NLP智慧学院的导师李宜津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再现,引导家长们正确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叛逆,通过陪伴与沟通真正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快乐之门。


  叛逆是一种常见且正常的现象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心理老师,学习过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懂得如何陪伴、引导孩子,可是我的孩子可能依然会叛逆。因为叛逆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李宜津在活动中和大家分享她的经历与教育观念,她认为一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所谓叛逆,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而之所以称为“叛逆”,大部分来自从父母角度进行的道德绑架结果,将青春期“叛逆”称之为“反抗”更为贴切。
  为什么说是反抗,不是叛逆?其实,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并不是单纯的到青春期才出现,个人成长阶段有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的划分,第一反抗期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小婴儿用哭声来表达反抗,要求母亲安慰、喂食。青春期则属于第二反抗期,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体会到的“叛逆”,是孩子在表达他自己的意见和愿望的一种方式。
  由于孩子不断成长,他所表达意见的方式和手段会更加有力量,更加强烈,所以他可能会逃学、打架、不听话。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它意味着一个勇敢独立的生命个体逐渐形成。


  尊重理解孩子才能“懂孩子”

  既然小学生叛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那么关注并研究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宜津老师在活动中与家长、老师一起探讨了解孩子们产生叛逆的原因,研究应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李宜津表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对任何事情都希望亲自探个究竟,他们很不情愿受家长和教师的摆布去重复那些已经做过的事情,当家长和教师不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表现在行动上便是对师长布置任务的消极应对,或者是干脆不去做,以示反抗。其次,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过高的期望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小学生成长的规律。
  作为家长应该更多地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不以势压服,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家长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孩子与家长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家长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孩子,就能体会孩子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家长只有与孩子同乐、同忧、同悲,孩子才能与家长同心、同想、同行。


  合理利用孩子叛逆心理激励求知欲


  活动最后,李宜津老师表示,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性,作为孩子成长的教育者,既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而且如果能对逆反心理善加“利用”,就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创造生活中的奇迹。
  活动结束后,家长、老师们深受启发,其中一名家长表示:“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会让他们产生过度的焦虑,并且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平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注重团队意识和分享,这让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今后我会从自身做改变,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让孩子拥有健全阳光的内心世界。”“守护心灵关爱成长”校园行活动已经走进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园,对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道德培养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今后,心理健康教育还将为更多的青少年送去健康知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成长带来正能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联系方式:德州新闻网 电话:0534-2562862 电子邮件:dzrbxww@dezhoudaily.com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