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7 12:03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二、研究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世界的信息传递变得十分便利,为我们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更大的资源分享平台,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信息;但网络信息纷杂,大学生喜欢广泛浏览信息,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 以上是对融媒时代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浅析及创新方法初探,要想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成为各种文化资源和传统教育方法的融合平台。当前,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和接触信息的影响,如何利用融媒解决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本版主要新闻 3、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传统文化中不乏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审视自我、沉淀思想、端正人生态度,对我国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极大帮助。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推广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古文著作、音乐、电影,用有趣的方式分析文化内涵,号召学生诵读相关诗词古文,感悟深刻内涵。一、新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际遇和挑战 4、发挥心理剧的作用。将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引入心理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亲身感受更生动直观,胜于说教。将这一途径与班会制度结合,既为心理剧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又丰富了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可采用的主题丰富,如认识真实的自我,找到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引导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如处理人际交往问题,角色互换,充分了解某种情境下对方的心理,感同身受,做到换位思考。同时,心理剧也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疏导学生的情绪。 2、转变心理咨询方式。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咨询人员,但一提到此,学生往往就产生抵触情绪,并且,需要提前登陆特定网站进行预约,过多的程序降低了学生咨询的意愿,使心理咨询中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心理教师,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随时能联系到,开设一个可匿名答疑的空间,是最方便、快捷的咨询途径,或是一个“树洞”,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绪的同时也能获得有效的信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关注心理疾病,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成长过程中自我的内心冲突,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焦虑等常见问题。对学生个人而言,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不适,大多数不愿意寻求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所以降低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门槛,使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有趣、有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优势。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日益趋向年轻化,与学生年龄相近,代沟小,易产生共鸣,有助于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思想状态进行剖析,疏导其心理情绪。 三、新途径的探索
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社会关注 第二版 融媒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