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 11:5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7-8小时就够了,但这个时间并非绝对,是因人而异。也有人5、6小时睡眠就足够了,白天精神很好,没有任何不适;也有的人,睡8个小时起床,白天困倦想睡,需要超过9小时的睡眠才能解乏、保证第二天的精力。 (湖北之声记者 刘雅婷 通讯员 田娟 责任编辑 唐元) 在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里,对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大数据调查后发现,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67.3%的人认为课业压力给睡眠造成了严重影响。 1. 首先,请养成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让昼夜生物钟顺畅运行。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的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不睡觉的时候不要在床上躺着。午饭后,小憩片刻,恢复精神,不致疲倦。 杨渊介绍,当睡眠质量出现问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额外的困扰和危害:皮肤衰老、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等,还往往会引起精神烦躁、焦虑不安;长期睡眠障碍还会引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意外以及心理疾患等,甚至造成猝死。美国每年45%的车祸以及55%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疾病造成的! 杨渊说,小莉“嗜睡”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焦虑造成,长期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陪伴,失意时无法寻求帮助,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最后是进一步引起心理、生理的一些改变。紧张的生活、学习节奏,同学间竞争,父母的压力、学校压力,让睡眠成了一个现实的“奢侈品” 。但总观人的一生,其实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一个睡眠的状态下。睡眠质量不高,影响心理;心情不好,多思多想,又导致睡眠质量不高;反反复复,只会是恶性循环。健康的心态,给自己的睡眠一个专属区,回归健康睡眠。 4. 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 杨渊说,总得来说,睡眠障碍的更常见的是失眠,但除了失眠,其实更多的人可能曾有过“垃圾睡眠时间”,即白天里的时间不分场合不分时段都想睡觉,从而影响工作或学习,时间久了会引起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等。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到医院需求专业医师的帮助,查找原因。嗜睡原因很多,有很多人因白天困倦,依赖咖啡提神,这样不仅掩盖病情,咖啡会扰乱睡眠,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形成恶性循环。俗话说,睡眠是金。只有高质量的睡眠才是健康身体的重要基础。 在这次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调查发现,睡眠状况对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显著:在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儿童中,会有40.5%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而这一问题比例,在睡眠状况优的群体中,仅为1.4%。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睡眠状况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性格形成有较大影响,睡眠质量差,很容易导致神经衰弱或抑郁。睡眠与青少年抑郁心理问题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3.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远离咖啡、茶、烟等兴奋性物质;睡前不要饮酒,包括红酒、米酒,不论酒精浓度都会干扰睡眠习惯和结构。 小莉今年16岁,是一名住校初中生,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刚刚开学才几天,细心地班主任老师就发现,小莉状态不好,每天上课的时候,不停的打哈欠;还会无缘无故的跌倒,更多的时候她会趴在桌子上,说“头痛、头昏”。于是班主任老师就立即联系小莉的父母,将她接回家休息。 6. 睡觉时宜仰卧或侧卧,避免可能对器官产生的压力。 2. 定期运动。定期运动不但有利于缓解压力、增强体质,还可以延长深睡眠的时间。但请避免睡前2小时的剧烈运动。
3月20日,小莉(化名)因为嗜睡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找杨渊教授看诊。 5. 睡前1小时洗个温水澡,保持房间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暗淡,听一段舒缓的古典乐曲。卧室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 杨渊仔细的查看病历,发现小莉做的检查已经很全面,并没有发现器质上的病变。她单独与小莉聊天后发现,小莉是一个很敏感的女孩,由于白天精神状态不好,学习不在状态,很自责;所以晚上她睡觉时常会做恶梦,说梦话,更有时会大喊大叫地从床上掉下来。 健康小贴士: 回到家里的小莉仍恢复不到“健康的状态”,父母担心小莉的身体,也更担心她的学业,于是就带着小莉不停找医生做检查,找原因。 7. 学生和办公族,请尽量白天在外界获取半小时的自然光照,促进正常的昼夜节律。 9. 放松心态,要想拥有安稳的睡眠,内心安宁平和是必需的。接纳睡眠过程中的小异常。偶尔一两次失眠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唯恐睡眠时间不足而精神紧张,这样反而更睡不好,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8. 不要依赖安眠药。在服用安眠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建议你服用安眠药不要超过4周。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而是被动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