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12:1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本次调查从女性比较常见的抑郁和焦虑考察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 调研显示,有30.9%的女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为可能有较多的心情不好,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悲观,失望甚至自杀观念;同时焦虑相较抑郁检出率略低,约在18.7%,表现为可能出现较多的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惊恐感。 婚姻质量与抑郁、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婚姻质量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低。抑郁、焦虑受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较大。 调研通过婚姻质量测试得分,将受访者分为婚姻质量较差、一般、较好三类,通过比较发现三类女性在心理健康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抑郁、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女性。 婚姻质量的高低对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问卷调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武汉女性婚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表现在青年女性的婚姻质量整体略高于中年和老年。这种差异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追求婚姻幸福,不愿再凑合;女性择偶的条件和标准逐渐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人宁缺毋滥;其次择偶标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青年女性注重性格、志趣相投,择偶标准的提升,促进了婚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面对冲突时,青年女性更注重表达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相较老年人的忍让、独自承受也导致其婚姻质量更高。其次,对于不同婚姻状况群体而言,离异、丧偶群体婚姻质量显著低于已婚、再婚群体。随着社会观念不断改变,人们对于离婚不再谈虎色变;但是离婚之后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不仅会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如果持续之前的问题与行为模式,仍会影响下一段婚姻。 对于不同职业女性而言婚姻的满意度有差异。离退休、企业职员、自由职业女性婚姻满意度较低;离退休女性夫妻交流满意度不高、对解决冲突方式更不满意,或冲突不能较好解决;全职在家女性对性生活满意度不高;企业职业女性对夫妻双方担任父母角色的满意度、对生育子女的看法、对管教子女的意见、对子女的期望等不太统一或者存在矛盾。 对于提升女性婚姻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相关心理学专家对提升女性婚姻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关注女性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妇女承担着家庭生育、哺育功能,较多地承担家庭教育、赡养和管理职责,关爱女性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此可以多渠道设立心理咨询热线、设置心理辅导专员;同时,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历程中的特殊阶段,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因此提高母亲的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心理水平。 2、帮助女性提升沟通能力,营造和谐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中常发生沟通问题,很多冲突都是在日常的沟通中积累起来的,有效沟通可以在冲突发生时更好地解决。通过提升沟通能力,减少家庭内的摩擦、矛盾、冲突、误解,营造和谐亲密关系,提升婚姻质量。 3、开展情绪管理培训。由于现代社会生活使女性面对来自工作、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会出现无法正常自我调适的情况,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因此,开展情绪管理培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帮助自我,利于家庭。 同时,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一些对策: 1.建立标本兼治的纠纷预防机制。 “治本”: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举办幸福婚姻课堂,倡导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发生。“治标”:依托志愿者队伍,及时发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主动介入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建立健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网络。构建缜密的武汉市婚姻家庭纠纷四级联动的调解网络。基层社区(村)家事调解站与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区级家调委、街道综治中心家事调解室相互衔接,层层呼应。 3.加强社区家事调解站建设,把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采取“线上+线下”多元运作模式,开设“婚姻家庭微课堂”,实行“法律+心理”专业教育向基层延伸,并通过举办“家庭关系沙龙”,采取案例评析、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妇女维权案例。 4.健全完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5.建设专业工作队伍,提升调解员队伍素质。打造一支稳定的专职妇干队伍,吸引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服务团队,凝聚一支热心的维权志愿者队伍,多渠道吸纳调解力量,不断提升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专家提醒大家,婚姻状况对于女性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发现抑郁不仅需要去专业医院接受治疗,改善婚姻状态同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