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12:0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 注:数据提取时间为2018.12.28 已经是“上班族”的陶云承认自己太容易被“安利”了。“别人一说什么好,我就爱去跟风。”一年来,她跟着网上的推荐,陆陆续续买了十几种保健品。半年前,陶云跟风购入号称“减肥神器”的抗糖果冻,结果“一点功效都没有,白白浪费了很多钱”。根据小红书安利贴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汇进行文本重制,我们得出一份保健品的“安利模板”,或许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交平台上针对保健品的宣传话术。 如何用“小红书体”安利保健品
保健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种类,不能代替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这种特性下,怀着健康困扰的人们在服用保健品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 人们在微博中对保健品的褒贬程度不相上下
注:共统计微博正文593条,其中正面评价307条,负面评价286条 以“保健品”为关键词检索微博,爬取593条微博内容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对保健品的作用评价中,正面与负面评价数量不相上下。吃保健品“上瘾”的年轻人,大都明白保健品的功效就像薛定谔的猫,但依旧说服自己去相信这是一项对身体的长期投资,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总有一天它会显示出神奇的魔力。半年前,吴沛成功申请到美国的交换项目。 由于无法适应美国学校的饮食,她寄希望于保健品来摄取营养。每天一粒维B族、两顿维D软糖、两顿含钙软糖、两粒浓缩蔓越莓软糖、两顿增强记忆力的胶囊,半年下来,她却觉得“有效果也只是心理作用”。而正是因为明白“保健品不像药品,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林晴五年来雷打不动地坚持吃保健品,全凭着“到了40岁就能看出差别”的信念。 但在那些潜移默化的功效实现之前,有人已经先尝到了保健品副作用的苦头。 2019年有关保健品副作用的媒体报道数量大幅增加
注 :关键词为以“保健品”“年轻人”为搜索条件得出的热门报道关键字 近四年来,有关保健品副作用的媒体报道数量逐年增长,人们对保健品的关注话题也从早期的“保健品属于食品还是药品” “淘宝上的保健品是否为正品”,逐渐过渡到“保健品的副作用”。2019年10月,一篇媒体报道在文中引述专家的言论称,“褪黑素具有催眠功能,但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低体温、不孕、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一时间喧嚣舆论场。尽管2014年的一项研究证实,褪黑素和不孕症之间并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但该报道还是引发了长期服用褪黑素人群的恐慌。 失眠严重的赵辛为了调整生物钟,从半年前开始每日服用褪黑素,最近两次吃完,她明显感到心悸。虽然一早就查过服用褪黑素可能出现“依赖”和“心悸”的副作用,赵辛最后还是选择用褪黑素代替药物。“安眠药听起来好恐怖,那个副作用应该更大。相比较来说,褪黑素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吧。” 保健品有没有用?保健品有没有副作用?年轻人依赖保健品的现象背后,这两个问题高悬于头顶,却难以找到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同样的不确定性,吃保健品“上瘾”的年轻人们是时候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对“保健品有用论”的坚定信念,能否承受住保健品副作用的打击。 (应受访者要求,林晴、孟嘉、陶云、吴沛、赵辛为化名) 制作 PRODUCER 黄思琪 赵晓晨 詹达 指导ADVISOR 方洁 刘佳昕 联系方式 CONTACT siqi30@ruc.edu.cn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S 天猫、小红书、微博、DT财经 《2018国民健康跨境消费趋势报告》 《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
关键词 >> 保健品,焦虑,年轻人养生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湃客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227 相关推荐 评论(18) |
有调查发现,能做到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城市女性比例仅为35.2%,选择“从来不吃”的人群中,职业女性占多数。据中国营养联盟发起的“全国都市女性早餐健……[详细]
常失眠?中医对症一招就搞定! “我又失眠了”一句话道出多少感慨与无奈。失眠了,睡不着,睡不踏实,这一是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女人抗衰必备 8款抗老美颜甜品 怎样抗衰老养颜?不妨试试在家自制一些能够抗衰老的甜品。今天小编教给大家几款能够养颜抗老的甜...
中药好处多 教你几招正确识别法 来学学以下中药的识别方法吧,简单又实用哦。……...
商务人士 必知的三个醒酒秘籍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经常混迹在酒桌上的XDJM都知道,身在职场,人不由己,难免要应酬、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