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美食里的“浮世绘”

2020-07-05 13:02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鲁网7月5日讯 家乡味,时间长了吃不着,心里总是想得慌。无论脚步走多远,脑海中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和顽固。也许是路边偶然钻入鼻子的香气,又或者只是简单的“家乡美食”四个字,总能轻易将思绪拉回那个熟悉的角落,想起那不大的店面和操着乡音的老板。
世界军事 宝宝奶粉排名 淘宝销量排行榜 编程语言排行榜 生发产品 射击网游 全国经济排名

  鲁网7月5日讯 家乡味,时间长了吃不着,心里总是想得慌。无论脚步走多远,脑海中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和顽固。也许是路边偶然钻入鼻子的香气,又或者只是简单的“家乡美食”四个字,总能轻易将思绪拉回那个熟悉的角落,想起那不大的店面和操着乡音的老板。

  在山东枣庄,大肉手擀面、羊肉汤、菜煎饼是家乡美食的代表,尤其是用紧实的小公鸡肉炒的辣子鸡,家家都喜欢吃。这些美食以小店、手推车或者一口油锅为土壤,自由生长在枣庄的不同角落。

  在快手搜“枣庄美食”,“神探敏【美食故事】”榜上有名。自2019年8月以来,账号主人王高升在快手分享了130多种家乡味道,收获了22.7万粉丝。“探访人间烟火,分享美食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枣庄人,在王高升的快手里,食物背后的故事,似乎更值得咀嚼。

在山东枣庄徐庄大集,商贩们有序地整理着案台。这里,各种美食应有尽有,附近的村民们也都喜欢拖家带口的过来转一转,十分热闹。

  农家大集炊烟袅袅

  从省会济南出发,乘坐G226次高铁,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枣庄。作为鲁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枣庄常住人口约392万人,城镇化率58.8%。与林立的高楼和四车道相配套的,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同质化的现代餐饮。

  但跟随王高升的“镜头”来到距离枣庄仅50多公里的徐庄镇,看见的却是另一番景致。小时候最爱去的传统农村大集、小镇里的诱人美味和背后故事,都被王高升记录在快手里。

  身处沂蒙山区,徐庄大部分时候安静且悠闲。三面环山,一条单向的柏油路穿过平整的农田,梅花河蜿蜒而过,滋养着近五万村民。偶尔的热闹来自徐庄大集。自清朝起的300年间,徐庄大集始终延续着过去的淳朴与记忆。每逢农历初三、初八,附近的村民都会到徐庄赶集。对王高升来说,徐庄大集一直都冒着小时候的那股热乎气儿。大集设立在梅花河边平坦的空地上,从东到西延绵3里地,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个摊位,逛一圈下来少说也得个把小时。

  摊位无所谓大小,摆的是种热闹。鸡鸭鱼肉、锅碗瓢盆、服装鞋帽……100块以内就能买得双手拎不过来。老人走了几里地拎来两口锅交给补锅匠,孙子则在等待皮影戏的间隙,让“剃头挑子”给理了个发。摊贩们没有固定的摊位,而是见缝插针地支起自己的生意。大爷昨天刚摘下三斤野莓,卖完了就成为赶集的人。每逢大集,附近的村民都喜欢拖家带口来转一转,熟人见面唠唠嗑,孩子们则将这当成游乐园。

  好吃靠的是“实诚”

  卖吃食的摊位是赶集客的落脚点,也是王高升的浮世绘。祖辈传承的老手艺,做了一辈子的买卖人,那些鲜有人问起的故事,王高升喜欢听。

  一台过时的单反相机,一个收音用的“小蜜蜂”,再加一个三脚架,这就是王高升的全部装备。坐着朋友的摩托,沿着镇上溜达,不提前准备采访提纲,和哪个摊主聊全靠缘分。“问问销量、收入、爱好,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除了美食,更多关注的是故事。”

  在徐庄大集,稍大点儿的美食摊子有5个,用砖砌起的灶台,水泥板搭的桌面,两个砖摞起的石头凳子,不管日晒雨淋,摊位始终在那儿。

  75岁的大爷在徐庄大集摆了六十多年摊,“俺只卖开水,给兄弟爷们儿喝的。”喝多少倒多少,三块五块的随意给钱,手拉风箱烧旺柴火,不为别的,只图个人“说话拉呱”(方言:说话聊天)。一个茶水摊,守了六十年,因为集上比家里热闹。

  “想解馋,来哈(吃)碗猪肉汤!”一碗装满现切猪肉,热汤一浇,撒上香菜、辣椒油,配上几个刚出炉的烧饼,口福满满。 今年72岁的刘大爷,在徐庄大集卖猪肉汤已经50多年了。

  早上三点起床,下午收摊就黑天了,“两头不见太阳。”货源都来自本地,佐料就是大茴花椒,没什么秘方,靠的是实诚。生意好的时候卖上百十碗,赚得三千块钱,多了就很难了。熟练地切着猪头肉,大爷也爱聊聊年轻时当兵的事儿。“在烟台长岛,第一要塞区,高射炮兵连。当时一腔热血,可不是抱着为了吃喝去当兵的!”聊到当时的战友,大爷摆摆手,“恐怕见了面也不认得了,老了!”对于时间,大爷有自己的比喻:“你看这里有点灰,弹跑了,这一生就完了,不敢想,太快了,给什么就过什么吧!”

  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同样弹指一挥间,15岁开始打铁的大爷今年已经64岁。儿女都长大成人,各有各的工作,三辈子祖传的打铁技艺也面临着失传,“毕竟是干服务业,乡亲们还是会需要我。”

  铁匠摊位旁,卖咸菜的大妈总是乐呵呵的。年轻时建筑队不招女工,该为儿女交学费又没钱,大妈只好做咸菜卖。“俺啥字不认,三加个俩不知道是几。”不会算账,收多少钱顾客帮忙算,就这样数十年,养活四个孩子,并供两个上了大学。

  为了继续供养儿女,大妈的咸菜摊儿还得继续摆下去。独自出来摆摊,煎包大姐害羞内敛。从煎包还卖两分钱一个的时候,大姐就开始在徐庄大集摆摊了,到现在,一块钱可以买4个煎包。朴实,是大姐的本色。

  71万的播放量,500多条评论,在屏幕的另一端,外焦里嫩的煎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小时候和妹妹为了争煎包还打架呢”“地锅烧柴火,小时候的味道”……还有很多人琢磨着“到那儿去尝尝”,也有老铁预言:“大妈要火”“您就等着乐吧”……

  最生动的是那股热乎气儿

  乐的不仅是煎包大姐,还有举着单反相机的王高升。常有老铁在视频下方留言,“拍的真像纪录片”“你是哪个电视台的”……面对类似问题,王高升总是腼腆一笑,“不是记者,不是节目制作人,我就是一普通人。”

  一次外出寻摊的路上,朋友骑着摩托载着王高升,遇见迎面走来的卖糖葫芦的大妈,在买糖葫芦的间隙,王高升和大妈聊了起来。卖了二十多年糖葫芦,大娘供了两个大学生,二儿子在美国波士顿学院,五年间没回来过,“怎么不想,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心心念念地想。”去年为了去美国看儿子,大娘把积蓄都“折腾了”。末了,怕耽误自己卖糖葫芦,大娘没聊几句便继续上路了。 大娘的故事让王高升触动,“能感受到她的自豪和心酸。”

  视频发出后,累计播放量达528万,热度超出了王高升的预期,“这个大妈是我们迎头撞上的,也就聊了十来分钟。我拍到的摊主都是随机的,能不能火都靠缘分。”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回南天“杀到” 祛湿少吃水果
    • 春季水果大餐让肌肤“吃”个够
    • 早春呵护女人10大“水果王”
    • 亚健康九种状态 食物逐个击破
    • 7类滋补食物 养出健康美丽女人
    • 常吃这4种水果 助女人抗衰老!
    • 你认为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一定对
    • 小心!吃这些食物会使你变更黑
    • 辣味健康吃法 让你过瘾不伤身
    • 5个饮食清肠方 让你排毒又减肥
    • 十种蔬菜的错误吃法 小心致病
    • 简单几招 让你跟大黄牙说byebye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