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18:2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针对“一老”人群,《指南》指出,高龄老年人要注重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在食物的选择上多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要经常监测体重,进行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 民间有“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说法,许多老年人对此也非常认可,认为瘦才代表身体健康。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杨月欣介绍,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身体过瘦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增加死亡风险。而且,老年人体重是否正常的体质指数(BMI)判断界值与中青年人也不尽相同,专家学者目前形成的基本共识是老年人的体重不宜过低,其BMI在20.0—26.9更为适宜。 “老年人要经常监测体重。体重过低或BMI小于20时,就应该引起特别注意,要做医学营养评估,分析体重丢失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要评估是否存在虚弱和营养不良。”杨月欣说,进入老年期后无论过胖还是过瘦,都不应采取极端措施让体重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度变化。 专家提醒,除了老年人,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BMI的判断也不能运用成年人的判断标准。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判断。 针对“一小”人群,《指南》指出,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最佳喂养方式,应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婴儿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并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 “纯母乳喂养到婴儿出生后6个月,这点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这一版《指南》用更加坚定的语言表达了母乳喂养婴幼儿的重要性。”杨月欣表示,母乳喂养不但可以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风险,也有助于降低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建议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提倡回应式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一旦有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由他们帮助作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