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砝码更有分量

2017-09-15 12: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心理健康的话题似乎比较冷,虽然也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建议,但是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讨论和关注。从问题比较突出的精神障碍来看,我国
易易亲 莱索托华人网 赖威任 赖文峰简历 狼嚎坊 浪漫天使恶作剧 雷米斯特里奥 冷公主与皇家茶会 冷酷总裁与乡巴佬 冷婉娩 离开我你会快乐吗

  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心理健康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除了自201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2016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就《强制医疗所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条例拟通过强制医疗所制度,规范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心理健康建设的历史欠账已经太多,现在不作为,将来恐怕更难作为。心理健康建设再难,也要主动发力、及早发力,从而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全民健康题中应有之义。让人担忧的是,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为对精神障碍的不知晓、不识别和不就诊。即使是医生群体,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也很低,而这种不能识别,有时成为医生在医患矛盾中处于被动的原因之一。

  当然,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小康建设的需要相比,与人民全方位健康的诉求相比,心理健康的建设之路还很漫长。政府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还远没能匹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拉低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幸福指数。

  为此,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颖传播方式和强大传播力,让心理健康科普精准落地,推送到人,有效提升公民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水平。要努力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让他们勇于面对疾病、寻求帮助,提升生存质量。需要强调的是,在心理健康建设中,医院、社区和单位的作用永远不可能替代个人及家庭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心理健康的话题似乎比较冷,虽然也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建议,但是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讨论和关注。从问题比较突出的精神障碍来看,我国估算患病率约为17.5%,在慢性病中直追高血压,涉及人群十分庞大。前段时间,武汉一食客因1元面钱将老板砍死的极端事件,就提醒社会要重视解决精神障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再过一个多月,《精神卫生法》实施将满4年,这部法律落实是否到位,如何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康复、管理,促进更多人保持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应该持续关注的话题。

  值得欣慰的是,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心理健康的砝码正变得越来越有分量。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会后不久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门有一个小节来规划“促进心理健康”的大政方针。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