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绩,更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018-03-03 09: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同事亲戚家有一读初三的女儿,学习非常优秀,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到了初中,成绩依然很棒,年级前三甲肯定有她的名字。
江西永丰论坛 91pore free videos 绿色体育a直播吧 引领外汇 永丰网 379虎嗅网

所以,最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是从幼儿抓起;最理想的心理健康教师,当是家长。当然,对于已经存在问题的孩子,做家长的,需加以重视,该疏导的疏导,该看心理医生的看心理医生,否则,等到问题严重了,追悔莫及。

他是早产儿,在家里是被关注的重点,全家都围着他转,在他的认知里,自己与众不同,其他人就应该为自己服务。上学后他发现,在学校里他不是被关注的重点,他不再成为中心人物,他和其他的孩子居然享受同等的待遇。于是,他觉得学校这个不围绕他转的世界一点也不好,他无法忍受,既然这个世界不好,他理所当然要去破坏它了。老师建议小刚的家长带他看心理医生,但小刚的父母觉得没那么严重,一直没有行动。于是,同学每天向老师告小刚的状。

初二学生小秋,小学阶段因为父母忙着各自的生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被托管到了一位退休老师家里。他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他一直尿床,到了六年级还尿床。他的父母因为尿床这事到处给他求医问药,他每天吃药但是照尿不误。六年级时,他因为和同学发生了小小的口角,从三楼跳了下去,手臂好几处骨折。

  • 所有评论
  • 1234

    评论11条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review@infzm.com)

    相关新闻 你希望孩子有怎样的朋友圈? “妈妈,他们都是学霸。”这似乎是怕我不同意? 社会公德是怎样“炼”成的 家庭美德正是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发祥处,“家庭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底层代码”,影... 我们提的那些意见,都去哪儿了? “爸爸妈妈”们翘首以盼,心里记挂着“崽崽,你去哪儿了,赶快回家!” 如此冒险求点赞,值得吗? 近日看到一段视频,湖南临湘两名中学生在铁轨上自拍准备发朋友圈拉点赞,全然不知有火车驶来。 美国的花瓶作业 文中我提出学校教育应该多关注得B的学生,他们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对于日渐蔓延的教育焦虑症... 好友如书,值得细细品读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告别鸡年,说说我为何喜欢养鸡 每当看到鸡低头啄米,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欢喜。 寒假余额不足,家长们做好准备了吗? 在学校,学会克服学习、生活的难题会培养孩子一种品质,会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能力,会使他们具备...

    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笔者觉得,还不够,或者可以说,远远不够。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问题,小部分被直接忽略掉,大部分被误读为一般的行为问题。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干预,有些问题就越变越糟,等到发现时,往往已演变成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作者为浙江省嘉兴市小学教师)

    不能说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点也不作为,许多学校也设立心理辅导室,也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培训。但是,说实话,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学校还没形成气候。当然,最主要的,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不足。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心理模式。如果孩子这期间心理出现了偏差,而家长没有进行引导和纠正,那么,孩子就会沿着这个既定的模式一路偏离下去,然后出现各种问题。

    那个患了重度抑郁症的女孩,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然后又各自组成了新家庭。她被判给妈妈,节假日去爸爸家。她学习很努力,想通过获得好的分数引起父母的注意。后来她觉得,无论怎么努力,她的爸爸妈妈都看不见。本来活泼多言的她,慢慢地变得沉默寡言,落落寡合,也不愿意去爸爸家。爸爸妈妈没有觉察到她心理的异常,等到她表现出来,就一下子“重度”了。现在她休学在家,父母的唯一希望就是脑神经手术后她能正常进食。

  • 同步评论并分享本文到:

    像这样的心理问题绝非个案。笔者发现,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喜欢在课堂上随意大叫,有的碰到困难就头痛呕吐,有的热衷于搞破坏,有的经常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有的犯臆想症,有的表现很孤僻,有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不一而足。

    (新华社/图)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小秋同学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小秋有一种深深的被“忽略”感。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能见到他们,所以他想用尿床来告诉父母“我还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虽然他是通过膀胱而不是嘴巴表达他的想法。他在潜意识里想通过尿床让父母紧张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遗憾的是,他的父母没有解读出他的心理需求。后来他从三楼跳下来,一是想用自残的方式报复和他发生口角的同学,二是想用这种方法获得他父母长久的关注。他的目的是达到了,父母把他接回到身边,可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啊。

    网络编辑: 邵小乔 责任编辑: 温翠玲

    比如,读六年级的小刚同学,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杀手”,语文的造句作业中,他造的句子要么是世界毁灭;要么是两车相撞,撞得面目全非;要么两人打架,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得鼻青脸肿。在班中,一不如他意,他轻者摔同学的铅笔盒,骂人,重者打人。有一次,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躺在地上,他居然直接踩上去!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源头在他的幼儿期——

    同事亲戚家有一读初三的女儿,学习非常优秀,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到了初中,成绩依然很棒,年级前三甲肯定有她的名字。然而,刚上初三没两个月,她突然宣布不想上学了。家人问及原因,她说要她放弃自己了,成绩好没意思,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同事亲戚这才着了慌,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发现她患了重度抑郁症。治疗期间,她又患上了厌食症,没多久就骨瘦如柴,医生建议进行脑神经手术。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