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3 09: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强调和夸大自我的积极方面,而将消极方面忽略和打折。自我增强是一种抬高自己的策略,主要包括“积极错觉”(positive illusion),例如对自己持有过度积极的观点,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友好;“错觉控制感”(illusion of control),例如对待偶然事件,认为能够评价自己的能力支配;“不切实际的乐观”(unrealistic optimism),例如对自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自我服务归因偏差”(self- serving bias attribution),例如人们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他人、环境和坏运气等,或者当面临消极的反馈时,通过在一个与消极反馈无关的领域强调积极的自我来补偿这一反馈。 自我增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生活中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自我增强来抬高自己。心理学家发现,自我增强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适度的自我增强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不同研究视角下的自我增强 自我增强存在群体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性,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有一种视角是,那些保持一种更加独立型自我构建的人,会表现出更强的自我增强倾向,更需要表达和肯定他们的独特性和能力;相反,那些保持一种更加互依型自我建构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这符合文化要求最大化的人际和谐以及避免人际疏远。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中,自我增强与独立型自我建构正相关,而与互依型自我建构无关或负相关。另一种视角是,相比于参与到与别人共享社会标准的个体(外部参照系),自己设定行为标准的个体其自我增强有更强的动机(内部参照系)。还有一种视角是,那些具有稳定特征和行为可以预测的人有更强的自我增强,而那些特征是可塑的,且行为较少能预测的人有更少的自我增强动机。还有学者认为自我增强可以分为利己型和道德型两类,前者是一种对智力和社交能力夸大的自我价值感,而后者是避免不符合社会规范;前者与个人特征相关,而后者与公共特征相关;前者与个人自恋相关,而后者与印象管理相关。 由此可见,自我增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是一种帮助目标设定和毅力的激励原则,一种关系价值的象征,一种声望或身份等级的“监视器”,以及一种努力说服人们建构自我比实际自我更好的机制。 |
为什么你一想到上班头就疼,为什么待在办公室里你感觉很压抑?是工作太辛苦了吗,当然不是。下面教你几招让你喜欢上工作。…………[详细]
上班一族的12小时心理减压法 朝九晚五是很多上班族的生活,但是其实每天真正得到休息的时间是很少的。据统计,大多数的上班族...
如何消除女性心理的“性恐惧” 新婚的欢乐主要来自性生活,年轻人对新婚的憧憬也有很多原因是出自对性接触的渴望。但是在这个问...
教你快乐工作的8个心理小秘诀 为什么你一想到上班头就疼,为什么待在办公室里你感觉很压抑?是工作太辛苦了吗,当然不是。下面...
七大秘法 让你的内分泌乖乖听话 内分泌失调是许多人的烦恼。莫名其妙的发胖,面对爱人的不耐烦……这些生活中的隐患也许是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