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1:4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人民网福州1月31日电(詹托荣)根据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五成左右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强迫症状、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州一中副校长郭志荣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近几年来福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整体和长远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 郭志荣分析指出,福建专门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和程度不够。很多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还不明确,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政策支持仍需加强。 为此,郭志荣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鼓励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如在全省中小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保证编制;开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定系列或将本资格证与职称评定挂钩;严格规定上千人的各中小学必须配齐1—2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将是否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福建大部分中小学校心理教师既没有和同行横向交流的条件,也没有师徒传承的纵向学习机会,基本上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在本校内难于和同校教师进行研讨教学问题。郭志荣也建议,福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成立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专门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定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合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研究项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