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12:0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时事 | 法律 | 留学 | 居家 | 旅游 | 美食 | 分享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的陆同学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自杀前她和母亲视频通话三小时,并没有显示任何反常迹象,却不料那就是母亲与她最后的通话。 真实案例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女留学生weiwei Liu选择在宿舍结束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而就在出事的一周前,她还和母亲一起出去旅游,并发文称“自己已经长大,妈妈不用担心”。从平时weiwei的社交媒体上来看,她也是一个阳光积极,热爱生活的小女生,可是表面上的快乐并不能带给她内心的平静。20岁的weiwei liu还是选择在这个花季的年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件件一桩桩的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隐藏在心中的心理疾病就像一个难以被发现的冰山暗礁。一旦触发,牵动的情绪就难以控制。这令人心碎的自杀率,难道还不够我们引起注意,敲响警钟吗? 05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看不到的隐藏人群更令人担忧。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联盟研究,事实上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患有可诊断的心理疾病,但这中间40%并不会寻求帮助。性格内敛保守、不习惯“心理障碍”一概念的亚裔学生更是这隐藏人群中的主体。 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每个学生会经历独立、成长以及向涉足社会的过渡。然而,许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此时心志尚未成熟,情绪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影响而波动。可能包括学生本人和家长在内,都不会在踏入象牙塔之前意识到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带来的暗流。 2016年,俄州州立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收到了一封来自系主任Brian Winer的邮件。正值期末期间,这封邮件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更让人难过的消息 ——就读于该校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刘同学于12月10日自杀身亡。 凤凰美洲 ID:PSTV_US 01
“在社交媒体这个环境中,你没办法像关电脑一样,把那些攻击你的人都关掉。” 一位防止青少年自杀的诊治医生说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2017年6月19日,跳桥自杀的加州圣地亚哥大学学生赵义宁,引起了广泛关注。前一天,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他在开车撞向科罗纳多大桥的隔离带后,又离车跑到桥边,从高60米的大桥上跳了下去。 心理疾病的范畴包括任何影响个人想法、情绪和行为的抑郁、焦虑和饮食失调等;多数心理疾病的信号首次出现在18-24岁时期。超过20%的美国大学学生据报道被确诊、或正在接受心理疾病的治疗。 2015年1月,耶鲁大学的华裔学生王同学从金门大桥跳下与世告别。去世前她曾在Facebook写道:“亲爱的耶鲁大学:我爱这里。我希望有更多时间。我需要时间去工作,我需要时间去等待新药物以治疗我的病。但是学校不能满足我这些。我承受不起离开学校一年或永远退学。” 04 03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