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12:2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对于广大即将要成为教师队伍一员的考生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同学们必须明确了解的,为以后从事教师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健康水平的划分: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3.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 (2)有高低层次之分 (3)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 (4)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5)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6)是一种理想尺度 (7)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二、心理评估 1.概念: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物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健康模式。 3.评估方法: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基本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 1.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3)学校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目标 (1)目标层次: ①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础目标) ②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基本目标) ③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终极目标) 3.总目标 ①提高心理素质 ②开发潜能 ③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④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4.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③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⑤小组辅导 练习题 1.【多选题】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A.自我意识正确 B.人际关系协调 C.性别角色分化 D.人格结构完整 1.【答案】ABCD。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2.【多选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途径包括( )。 A.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B.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C.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D.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2.【答案】ABCD。解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途径包括: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③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⑤小组辅导。因此本题选择ABC。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