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12:56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长安号 “肺炎疫情”可能引发的应激反应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 情绪:对“疫情”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情绪容易烦躁,容易激惹;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 最后送上一组疫情应对心理健康口诀 识别下面二维码直接预约 将邀请专业心理医生 减少过分担忧,做好信息过滤; 营造愉悦氛围,调节心理预期; ↓↓↓↓↓ 更充满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 · 行为: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 行为冲动,减少社交等。 一个特殊的新春假期 抗击疫情 也要守护心理健康!
2020-02-19 1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避免侥幸心理,及时上报就医;
提供视频、电话等多种连线方式 2.被隔离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应激反应 增强心理韧性,身心和谐统一。
澎湃号 > 长安号 合理饮食睡眠,维持作息规律;充分理解患者,冷静乐观鼓励; 1、心理倾诉 新冠疫情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为您提供免费公益倾诉 编辑:翠梅 关键词 >> 媒体号 ↓↓↓↓↓1.普通大众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应激反应 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 主编:林晨 心理调节信息、视频等帮助心理调节指导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新冠肺炎疫情 原标题:《抗击疫情 也要守护心理健康!》(二)普通人群 2、趣味性自我调节 本文为媒体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字号 找到放松方法,合理安排作息;焦虑多疑、惶恐不安、愤怒暴躁、抑郁悲伤、恐惧害怕、盲目乐观、孤独寂寞、冲动激惹…… 思考切勿片面,科学认识疫情; 合理心理预期,掌握应对技巧; 耐心等待结果,寻找生活意义; · 行为:对身体过分关注;反复要求医学检查;服用大量药物;依赖家人、医生;冲动行为。 取得心理支持,避免抱怨急躁; 消除疾病耻感,直面焦躁压力; 资料来源:网络 关注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我们需要对环境威胁和挑战有一个适应过程。当人遇到严重内外环境干扰性刺激时,人体内外环境稳定性被打破,便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为被新冠病毒折磨的患者痛心 · 认知: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灾难化;否认疾病;对生病、对社会觉得不公平。
0 (一)医务人员· 躯体:食欲差、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头痛、胸痛、胸闷、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早 醒、多梦且多恶梦);甚至出现血压、体温升高等情况。 ·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 愿携手战“疫”,健康相伴! 觉察负面情绪,互相肯定打气; · 情绪: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造成慌张、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恐惧死亡;抱怨、愤怒;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 (四)确诊人员 评论(0) 鼓励配合医护,争取早日转好。· 躯体:原有症状加重,失眠,食欲不振等。 寻求专业帮助,医患相互依靠; 科学心理防护,定能战胜瘟疫。 关注心理异常,专业援助勿虑。 特别声明 随着每天疫情信息的不断变化获取社会支持,接纳焦虑恐惧; 相关推荐 一起来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