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科普知识50条(一)

2020-02-27 12:2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联合甘肃省社区科普研究会收集、编辑了50条有关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
butterfly歌词 斗魂卫之玄月奇缘 徐小明的博客 秀米网 形容女孩子的词语 knock stronger 青岛长荣场站

澎湃号 > 兰州市科协

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新冠肺炎科普知识50条(一)

2020-02-26 20: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兰州市科协

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联合甘肃省社区科普研究会收集、编辑了50条有关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敬请对照防护,您若体温超过38℃,敬请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01、现在疫情进入比较严峻复杂的时期,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
02、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也还没发现病毒发生变异。
03、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同源,但从总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狡猾”。因为这病毒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在哪儿,可能还有很多轻症的,跟一般的感冒差不多。
04、疫情1周或10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增加。根据近期的临床资料看,病毒的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
05、潜伏期一般3-7天,最短1天,最长不超过14天。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
06、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一是早发现,一是早隔离。疑似病例既然已经报告、隔离,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的隐形感染者,更不能排除疫情下沉到青少年的可能,因此,要严格防控。
07、发热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并且在潜伏期没有任何典型症状的时候已具备传染性。
08、尽量避免出门聚会、走亲戚。
09、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10、传染源目前所见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可能还会通过接触传播。
11、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12、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13、若体温低于38℃,建议居家隔离,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根据说明书可以服用布洛芬等。
14、平静状态下超过37.3℃,可以判断为发热。勤洗手,打喷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就已经能够防护。如自觉严重,先去社区医院就诊。
15、无明显发热,但全身酸胀、腹痛腹泻,轻症隔离,重症就医。
16、密切接触者居家观察时住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居家隔离时,保持正常生活规律,适当休息、充足睡眠。
17、可酌情选择居家可做的锻炼,减轻焦虑、保持好的心态。
18、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尽量控制不超过一个小时。听古典音乐或轻音乐等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
19、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取时间间隔至少一天)
20、轻症患者治愈后几乎不会留下后遗症,短期内不会造成二次传播。
21、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儿童的保护措施好于成人,也与儿童免疫力比较低,容易感冒,形成抗体和交叉免疫有关。
22、这次疫情与传统流感季叠加,家长要理性评估儿童发热症状,避免盲目送医导致交叉感染。
23、对3岁以下的孩子,不一定推荐戴口罩,建议通过减少外出来加强防护。对一般人来说,只要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和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外出时戴口罩。
24、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捂住口鼻,只要正确佩戴合格口罩,一个就能达到防护效果。
25、一些棉布的、棉纱的口罩,保暖效果确实是好,但是不能防病毒。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浅色朝里,深色朝外,金属条朝上。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鼻夹向外,拉住耳带,确保鼻夹向上。
26、医用外科口罩虽然薄,但能够有效阻挡病毒入侵。N95口罩防病效果更好,但透气性较差,不适合长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27、在家自制口罩不太靠谱。如无发热或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口罩可以重复使用,但最好不超过半天。如口罩变得潮湿或被分泌物污染,必须立即换掉。
28、不要随便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因为可能会交叉感染。处理戴过的口罩,用开水烫、焚烧、剪碎后扔掉。
29、对于疑似患有传染病的民众,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交给医院处理,疫情死亡率会再降低一些。
30、医务人员会接触污染物,所以要戴手套。在外环境中,普通人接触的病毒量是有限的,勤洗手就可以了。
原标题:《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新冠肺炎科普知识50条(一)》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评论(0)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