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11:1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澎湃号 > 北京铁警 【战“疫”心理健康】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2020-04-03 2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北京铁警 关注
想清楚,抓住最佳“反省期”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他们努力的方式和方向未必正确。比如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对工作和生活的安排...方式方法一旦出错,那么再怎么辛苦付出,也是忙而无果。别让一时的忙碌和暂时的失败麻痹了自己。低谷,是最佳的反省期:思考环境的好与坏,反省自己的对与错。痛苦+反思=进步。而现实中,真正会思考,能反省自身的人并不太多。我们常常诉诸群众,诉诸常识,诉诸权威,诉诸直觉,诉诸情感。这只是依赖于别人告诉我们答案,不是真正的“想清楚”,循着习惯性的路径去思考,轻率地贴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 如何更好地思考? 目的:我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需要实现什么?现在还缺少什么? 权衡:对于这个举措,我可能得到的收益是什么?付出的风险和成本是什么? 视野:我能观察到的是事物的全貌吗?我可能遗漏了些什么? 在人生低谷时审视自身,才能明白自己追求的高度;在低谷去观察世界,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2 有想法,不要只停留在想的阶段 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墨迹,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这也就是,“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做某件事时下不了决心,认为这个要准备好,那个要准备,美其名曰:不打无准备的仗,结果却是和机会擦肩而过。就像上面说的,想清楚,最终是为了动起来。做事要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想得太多了就容易犹豫不决,事情反而难成,也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了。 有人说,我已经承受不起失败。可已经在低谷了,只要你咬紧牙关,朝任何一个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在走上坡路。其实,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你所有的经历都不会虚度。你只有开始着手干了,先干起来,才知道要怎么调整,如何做下去,很多好结果就一步步摸索和慢慢磨出来了。 3 对人对事,别过早下结论 你应该明白“事实推定”和“价值判断”的区别。前者需要证明真伪,会有统一答案,需要知识与理性的共同加持;后者却没有标尺衡量,无法用结果来论证,仅仅来源于感性的宣泄。 就事论事、就人论人。我们就能根据各种细节去判断和认识各种真相。所以,对一件事情,不要轻易地、过早地盖棺定论,不到最后一刻,往往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很多时候,你以为是福,其实是祸;你原本并不看好,结果却让人足够欣喜。 不要对任何人太早下结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要细细品方能明辨善恶。人一旦摆脱思想的桎梏和内心的偏见,就可以对世事洞若观火,对人性明察秋毫,这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4 接纳和学习,提升认知格局 人和人过得不一样,差别就在格局上。让你喘不过气来的压力山大,在更高格局者的眼里,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人生格局,看起来很抽象,但并不妨碍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三个维度,培养和提升自己。 1. 时间格局 有一个“24小时人生”理论:将人生假设等于24小时,假如你能活到80岁,那么1年相当于0.3小时,30岁是上午9点钟,一天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正在经历困惑,感觉山穷水尽的时候,其实这些问题,在你人生的24小时里,时针只轻轻地动了一点点,根本不算事儿。这么一想,所有的委屈都风轻云淡了。只要你重头再来,还会有无数次机会。 2. 空间格局 看待事情只从自己狭隘的角度出发,必定在心中筑起藩篱。当从各个角度去看,你会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线状的,它是多维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抬头,就能看到星星;向左向右,可能就会发现人间的柳暗花明。 3. 认知格局 我们都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做事,往往容易墨守成规。如果不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那又何谈提升格局呢?有一种思维叫绿灯效应,其实就是持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和接纳所遇到的人和事。比如说,当别人提到一个新兴行业时,虽然并不了解,但能将对方说的话听进去,而不是急于否定和排斥。一个人能做到如此,往往就不会错过时代所赋予的红利,就不会陷入越忙越糟糕的怪圈。 抬头看路,环顾四周,耳听八方,如此才能走得更顺畅一些,更省力一些。 原标题:《【战“疫”心理健康】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评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