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6:4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四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营养改善计划使得农民家庭可以将原本用于子女食物支出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性投资,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高效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家庭收入。营养改善计划一般采取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个人)供餐三种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食材普遍依托当地采购、储存、加工、配送,从而扩大农副产品需求,带动了当地养殖、种植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1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新世纪以来覆盖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社会政策之一。计划实施十年来,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对于整体上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未来,营养餐计划不仅要基本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保证有一定的营养。因此,必须加强膳食指导,完善营养配餐制度,着力控制油盐摄入,让学生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吃得有营养。要进一步加强营养餐计划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数据全覆盖,同时用足用好基础数据。一方面,要利用数据平台精准、实时监测各地资金运行、食材搭配、营养保障等情况,保证计划的科学、公平、透明,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要探索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效衔接,实现数据共享,为国家实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支撑。 根据笔者的调研,营养改善计划受到了欠发达地区政府、学校和基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这项政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截至2021年底,全国28个省份已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2.38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4000万名学生受益,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左右,成为全球第三大规模的校餐计划。十年来,计划的组织运行是规范的、稳健的、有效的,即使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也未受到明显影响。 当然,营养改善计划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上涨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投入压力加大,挤占学校公用经费;配套设施不齐,食堂供餐比例仍偏低;配餐的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盐、油过量增加肥胖、超重以及慢性病风险;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农村学生、学龄前儿童对营养餐的需求难以满足;还有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的隐患,等等。 我国政府早已注意到这些问题。1997年,为落实《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关于“在2000年以前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承诺,中国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提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的营养改善问题,将健康及营养问题纳入扶贫计划。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2001年,又提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方针推广学生营养餐,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纳入教育工作之中。与此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条件保障不断改善,教育公共政策逐步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薄弱环节聚焦。2001年,中国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并逐渐形成基本制度。其中,“一补”的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2元、初中生每生每天3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一补”政策虽然立足于扭转农村学生失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但是也具有改善学生食物保障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此外,我国还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加强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生尤其是寄宿生的膳食条件。2006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农村学生的就学保障更加有力,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学生营养保障提供政策支持。比如,陕西省的“蛋奶工程”、浙江省的“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等,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取得了较好的公共投资收益。国际经验表明,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对营养、健康等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发展的不利地位,比儿童成长后期的补救性干预效果更好、收益更高。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学校供餐计划的收益以受益家庭的回报(转移支付、生产性投资回报)、受益学生的回报(健康、受教育水平提升带来的未来预期收入增加)、促进性别平等因素进行货币化度量。根据测算,中国营养改善计划的投资回报率(收入/成本)大致在5.2%—7.1%之间,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回报率相近。这说明,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人力资本公共投资,不仅是及时的、必须的,也是高效的、值得的。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制约,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实施专门的学校供餐计划,主要发挥的是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首要解决全民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也持续增加,极大增强了亿万家庭的食物保障,带动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仍然有相当多的家庭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基本的、必要的营养膳食条件。有的地方长期存在中小学生饿着肚子上课的情况,营养不良状况相当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