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02:19 作者:admin 出处:未知
为了健康,你恪守着关于饮食的种种箴言但是你知道吗?那些你一直深信不疑的饮食箴言,其实很多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理论!这些常见的饮食误区可千万不要踏入~ 1.南方人吃米长得矮, 北方人吃面长得高? 事实上,现在南北方主食差异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
南北方人的身高差异也不是简单的主食差异造成的遗传基因是决定不同地区人群生理、性格特征的决定因素;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都会影响人的体质、体型当然,饮食因素也要考虑,但大米和白面只是饮食的一部分,不能用这一点解释南北方人的身高差异。
米、面两者整体上没有质的差别,日常选择也不必过于纠结,可以轮换、搭配着吃 【提示】:米、面不是越白越好色泽过白,说明精加工程度高,营养丢失较多;而且过于精细的食物会影响血糖升成指数,不利于血糖调控。
2生吃鸡蛋更营养, 只吃蛋白更好? 很多人都喜欢吃溏心蛋、生鸡蛋,认为这种鸡蛋更营养但专家表示,吃生鸡有细菌感染风险 鸡蛋壳上有气孔,很可能受到细菌、寄生虫的感染,特别是存放时间较久时食用生鸡蛋或是半熟蛋时可能引起细菌性中毒,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而且,生鸡蛋营养不如熟蛋生鸡蛋中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它会阻碍鸡蛋中蛋白质的吸收;再者生鸡蛋中有阻碍维生素B7吸收的成分 所以全熟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更安全 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因而一些减肥人士、高血脂、高血压的朋友都不敢吃。
但是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 胆固醇是机体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体内缺乏必要的胆固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科学证据表明,适量食用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豆浆不如牛奶好? 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要比豆浆高一些,钙含量丰富,补钙效果更好;但豆浆中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远低于牛奶,且不含胆固醇;另外,大豆中还有异黄酮、植物淄醇等有益健康的成分。
总之,豆浆和牛奶在营养上各有所长,可以互补,大家可以根据身体需要选择
【提醒】豆浆在煮到80℃时,因为泡沫上浮,会出现“假沸”现象,此时饮用,可能会导致皂素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到100℃至没有泡沫,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这样即可安全食用。
4少吃盐,多加酱油调味? 酱油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它能给食物提鲜、着色,有人还喜欢拿酱油当食盐用在提倡少盐的今天,很多人觉得“少吃盐,多来点酱油,是聪明的做法”其实,烹调时用了酱油又加了盐,往往会超过4克的用量,甚至可能超过一天食盐摄入上限——6克。
【提示】可以用醋、葱姜蒜、柠檬汁等调味,以减少食盐用量 5鸡精比味精更营养? 鸡精和鸡肉没有关系,其主要成分和味精一样,都是谷氨酸钠部分鸡精不过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鸡骨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等成分,并不会增加多少营养。
关于致癌的说法,都是基于谷氨酸钠受热后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会致癌但目前,并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其致癌性,因此可以放心食用 【提醒】味精不宜高温加热、不宜凉拌;而且吃太多容易导致钠摄入过量 6以形补形,吃啥补啥?。
“以形补形”的说法自带一种神秘感,当追问为什么时,信奉者却只能搬出“老祖宗的经验” 但科学证明“骨汤补骨”没什么效果;“核桃补脑”也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一些“吃啥补啥”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只是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起了作用。
以“吃血补血”为例,猪血、鸭血确实可以补血、补铁,因为其中富含蛋白质、锌、维生素B2、三价铁等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后,可以起到补血、补铁的效果但“补”也要适量 【提醒】如果人体确诊缺少某些元素,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而不是盲目地信奉“吃啥补啥”。
7所有零食都是垃圾食品? 太多不健康的零食和不正确的吃法,致使大家对零食产生偏见,但其实零食不全是垃圾食品,好的零食可以作为营养的补充零食也分三六九等,因此选对零食和吃对零食很重要 优选级零食 新鲜中低糖水果、部分蔬菜、坚果、奶制品等,应作为首选的、经常食用的零食。
这类食物少加工、少添加、低糖、低脂、低盐 条件级零食 黑巧克力、全麦食品、海苔、葡萄干等这类零食营养素含量虽然丰富,但与优选级零食相比,含有较多的油、盐、糖血脂、血糖、血压异常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限制级零食
果糖、膨化食品、果冻、油炸食品、奶油食品、饼干、碳酸饮料等这类零食的特点是高糖、高盐、高脂肪,吃多了会引起发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尽量少吃甚至不吃 【提醒】买食品时,要养成看营养标签的好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大家学会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