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17:0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注册营养师郝颖提醒,长期不良餐饮习惯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需要外界加以良性引导。正如迈阿密大学心理学学者们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时,不但会多吃,还会专门选择高热量的食物吃。因为压力会让人们觉得生存受到了威胁,所以不得不多囤积些热量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也有年轻人抱着“看了就是会了”的心态,一边胡吃海喝,一边嚼健胃消食片;一边填充着绿色饮食的收藏夹,一边点着重油重盐的外卖。甚至有网友自我调侃:“喉咙发炎了,不能吃辣椒,但微辣不算辣吧?” 但抗拒不了“垃圾食品”的成因,并非用能“缺乏自制力”等寥寥数语概括。 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何书励的多年从业经验,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与加工食品过多摄入有关。他提醒年轻人,应重点关注各种加工食品的含糖量、含油量以及含盐量。尽量保证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小于25克,少吃含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等成分的食物。同时,代糖类产品也可能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菌群,继而引发一些与免疫相关的问题。 在养生日趋年轻化的赛道上,国内健康食品企业百花齐放。诸多品牌除针对产品形态零食化、即食化、多元化的研发外,还在强化外包装的社交属性层面下苦功。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年轻人应如何擦亮眼挑选? 保健食品,似乎更“香”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 田沐冉 “健康,是吃出来的”,时下年轻人认为这毋庸置疑。微博里,还有网友绘起了自画像——曾经每天下班纠结吃鸡鸭鹅还是猪牛羊,现在回家研究的都是花椒枸杞冰糖雪梨山药粉。饮食,是一种态度,从“减肥”“脂肪”“皮肤”“身材”“变美”等网络搜索热词中,不难窥见年轻人对更好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如同调研显示,部分受访青年承认“垃圾食品”的诱惑难挡,毕竟“好吃不贵还减压”。尤其对于下了班只想“咸鱼瘫”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方便食用、节省时间的选择。但也正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健康,40%的受访者曾遇到过胃肠道疾病,近乎35%的人出现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20.4%的人则不得不直面超重与肥胖的困扰。 面对“年轻人一边重视健康,又一边垂涎垃圾食品”的现况,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秘书长魏畅呼吁,餐饮企业应当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考虑饮食色香味的同时,提升对健康要素的重视,控盐控油控糖,为国民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意识持续到位,间歇“身不由己” 据部分青年网友反馈,刷一圈和“做饭”相关的帖子,便能把收藏夹塞得满满当当。在北京工作的媒体人韩谦,就特别享受下厨房带来的乐趣。每当她在网络上“偷师”到新菜谱时,都不忘招呼朋友来家里尝尝手艺。满满一桌饭菜合计下来,总是比下馆子要便宜。 据行业内人士观察,这一届年轻人的养生周期普遍提前,他们在实现自我愉悦的同时,也不忘寻求更便捷、简单、高效的保健食品。调研数据也表明,近五成受访者曾尝试服用保健品,并视之为“减压神器”。 诚然,健康总是在失去时,才愈发知其珍贵。如今,无奈被焦虑、失眠、脱发等困扰追着跑的年轻人,也逐渐开始研究如何更直观地“惜命”。 生于美食的国度,哪个年轻人不爱吃? 把“养生”常挂嘴边,把“健康”写进菜谱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青年健康饮食习惯调研报告》显示,超九成的受访青年在乎饮食对身体的影响,有40%的受访者曾因不健康饮食而导致消化系统“受伤”。 不过,为了对冲内心的愧疚感,每次断食半天的王昱晨,还是做了微小的改变:在点宵夜外卖前,先发条朋友圈,内容是“如果超过二十个赞,我等会儿就直播吃烧烤”。果然,点赞的数量永远不会让他失望。像王昱晨这样,对健康概念践行得不够彻底的案例,还不在少数。调研数据表明,有近六成受访者对食品热量表和配料表选择“无视”。 【责任编辑:王帝,孙晔】 今年,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麦肯锡健康消费图鉴》显示,超60%的中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视健康为头等大事,其中,26岁至30岁的人群为养生消费主力。与此同时,国内电商渠道日益火爆的养生器具销量,也见证了青年群体对于保持健康虔诚又执着的心:不管用不用得着,反正气势得先到。 此外,对于部分把保健食品“当饭吃”的网友,医生何书励则提醒,要注意避免多种保健品的同时服用,而造成剂量超标,增加中毒风险。 一个有趣调查发现是,比起点外卖、下馆子,受访年轻人更偏爱家的味道。但即便拥有着“家乡胃”,他们在“吃什么”这件事上,也容易被“种草”,且尝新意愿高。在此基础上,社交平台与网红推荐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被朋友们视为“养生达人”的广州90后女生李洁,也曾为风靡网络的低碳增肌饮食法着迷。在保持运动量的同时,严苛控制碳水摄入的比例,蔬菜沙拉、粗粮面包和优质高蛋白食物则成了她餐桌上的每日标配。结果,肌肉没能如约而至,反倒因身体消化负担过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虚。历经试错后,她得出结论:适合别人的食谱,不一定适合自己,还是得量力而行。 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健康饮食话题的关注度向来居高不下,而“养生”一词则往往与之如影随影。保温杯里浮起的党参,烤肉串旁摆着的凉茶,炸鸡块里搭配的蔬菜沙拉,都是年轻人努力花式养生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