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12:3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记者 张雅兰) 谈到项目的创业初衷,陈曦告诉记者,其实与古代“养生修行”密不可分。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该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系统研究和整理古代“养生修行”的具体方法,形成易于现代人使用的心理养生和情绪管理训练方法。 “其实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比如早上乘坐地铁时,十分钟时间,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陈曦进一步介绍,经过短时间的体验,穿戴式设备的信号就能自动提取出来,经过系统自带的信号判决,实时反馈到手机上,倘若检测到有些疾病需要到医院处理时,该设备也会实时将情况传输给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扩张性强、用途广泛。可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个性化订制设备和服务,满足不同领域的用户需求。 陈曦认为,该设备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可与医院、养老机构、养老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实现共赢,此外,还能发掘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层出不穷,智能腕表、智能腕带等都将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2016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两江新区专场推介会上,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新加坡科技局微电子研究院科学家陈曦推介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心理养生和情绪锻炼保健系统”项目,颇受与会嘉宾关注,成为国创会上创意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可穿戴设备扩展至心理健康应用领域。 记者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国内科技公司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产业。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主要有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计步器等产品,主要涉及健康、运动、娱乐等应用领域。得益于充足的市场前景和应用领域,根据规划,今年该项目还将进一步拓展西南、华中市场,明年提供优质、标准、成熟的养生医疗保健综合解决方案,完成系统测试、用户评估和产品发布,并持续推向全国市场。 “我们通过穿戴式EEG(脑电图)、ECG(心电图)设备,实时检验情绪状态,随时选择合适的模块加以排列组合,这种模块化的训练方法,能够使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陈曦介绍,该项目的原理创新点就在于科学定义“和谐情绪态”,研发针对“和谐情绪态”的算法,对采集到的EEG、ECG信号加以处理识别,量化定义“和谐情绪态”。 这样的原理介在生活中究竟如何体现?陈曦介绍,穿戴式设备通过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与计算机、智能手机相连接,图形化界面适用于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这使得该设备便于携带。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发布报告称,我国可穿戴智能设备起步于2010年,市场呈指数级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4亿元,同比增长70.2%。这份在“第十八届高交会”上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将可创造出500亿个自动连接的终端,来自物联网的总收入将达8.9万亿元。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有望分享物联网所带来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