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7 12:2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鲁中网淄博2月24日讯(记者 张学昊)“近年来的大型心理健康调查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我建议加大配备中小学心理教师,及时开展心理卫生课程,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月24日,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黄晓玲接受了鲁中网记者的专访,她建议政府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上的作用。 淄博市政协委员黄晓玲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2万多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33.2%的中学生存在强迫现象;存在偏执问题者占24.8%;存在敌对、不友好方面问题者占23.1%;存在人际关系过敏问题者占31.4%;存在抑郁问题者占32.6%;有28.6%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学习压力感存在问题者占36.6%;适应不良者占34.6%;情绪稳定方面存在问题者占35.7%;心理不平衡方面存在问题者占33.4%,。”黄晓玲向记者介绍,总体而言,高中生比初中生问题偏多;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多,她们有更多的强迫现象,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更抑郁、焦虑,感到更多的学习压力,情绪更不稳定。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和德育课程教师等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小学校要按照每10个班级配备1名专职教师的标准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黄晓玲说。 黄晓玲认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多方入手。首先应加大对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心理卫生课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日常心理问题咨询、家长心理知识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同时,制定淄博市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计划,逐步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此外,加强医教结合,提高心理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性疾病的认知,必要时实行定向转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