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 12:0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4月12日晚,重庆市公安局万州区分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当日凌晨,万州区青羊宫附近一小区,19岁的市民秦某某因向爷爷奶奶要钱不成,与爷爷奶奶发生争吵,点燃家中储物室后逃离现场。秦某某的爷爷奶奶因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死亡。(4月13日 中国青年网) 看着这样的新闻,大多数民众纷纷表达吃惊和惋惜,吃惊的是一个19岁的青少年如何能下得去狠手,为了钱让爷爷奶奶命丧家中,而惋惜的是爷爷奶奶的离开让这位青少年的未来生活与犯罪脱不了干系。然而,在吃惊和惋惜之外,更加令人恐怖的是,诸如此类的事件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13岁孩子因为爷爷不让看电视欲寻短见、14岁孩子因早恋受阻跳楼坠亡、14岁孩子因睡懒觉被母亲掀被子跳楼但获救、10岁孩子因不让看电视跳楼身亡,等等案例无一不让旁观者惶恐和疑惑,现在的孩子心理为什么这么脆弱?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如此不珍惜生命? 面对上述疑问,有人认为是家长的长期溺爱导致的,有人认为是社会压力向孩子传导导致的,也有人认为是影视暴力的不良示范导致的,但不论是哪种说法,青少年心理脆弱的根源归结起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防护网太稀疏。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遥远和陌生的,所以他们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加之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青少年的生理成熟越来越早,但心理成熟的发展却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在这种心理已然脆弱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外界刺激都有可能让他们崩溃,从而选择过激的行为来纾解压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都是青少年心理脆弱的诱因。家长对保障孩子物质生活上的过度关注,让孩子在要求得到不断满足的过程中逐步丧失了抗压的能力,学校对升学竞争的过度要求,让青少年在心理咨询机制不完善的校园里遭受巨大压力而无法纾解,社会在竞争压力层层传导、暴力影视剧作不良示范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滞后的大环境中,让青少年言行不断趋于暴力化,等等。青少年内心脆弱的问题可以说是由各方只注重自身,而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直接导致的。 综上,在惊叹于孩子的冲动行为之时,我们当看到社会各方在维护孩子心理健康上的不足,在惋惜悲剧时有发生的当下,我们更当有所作为,积极行动。家长不能因为“前车之鉴”而越发顺从孩子的要求,而是要逐渐打开溺爱孩子的大门,给孩子一个磨砺的机会;教育系统要加快素质教育的脚步,制定与青少年年龄相匹配的学习任务,让孩子逐步从“应试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变,给孩子一个纾解压力的渠道;社会要统筹兼顾,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加快影视剧等级制度的出台和落实,建立健全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和进村进社区方式的探索。 只有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达成共识,维护青少年健康的行为进行合力,织密防护网,此类悲剧才不会重演,青少年也才能拥有完善健康的人格,并成长为适应社会的有用的人。 长江网网评员:李娅 编辑:张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