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 11:56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此外,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教师、家长的心理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态势。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宣讲活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协作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网、德育网等平台,开展“家校共育”“共读一本书”等网络征文活动,增进亲子理解与互动沟通,建设幸福家庭。 海淀区建设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以课程化服务于师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目前,已经研发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共10册的《心理健康》地方教材,研发《高中人生规划学生读本》《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自助手册》《教师心理调适故事50例》等自助性读本,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实施。 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推动,带动了基层学校的鲜活实践,涌现了一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当天,海淀教科院、十九中学、交大附中、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羊坊店学区、清河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分别从幸福教师的模型建构、幸福学校文化营造、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积极行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多视角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体系与实施模式。 海淀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在本次研讨会中,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以“培育积极健康心理,推进幸福教育发展”为题,介绍了海淀区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培育师生积极心理品质,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幸福教育落地载体的思路,及建立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积极心理培育注入校园基因,打造全员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创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扩大幸福教育格局的具体举措,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好评,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5月22日—23日,“国际幸福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暨海淀区第九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如期举办,活动由海淀区教委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菲利宾、不丹等7个国家的国际代表,及广东、四川等14个省市、地区的全国代表,海淀区中小学干部、心理教师6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当天,国际幸福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据介绍,心理周是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性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成为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模式。本届活动既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国际对接的一次尝试,海淀教委表示,这项活动必将对区域育人工作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进海淀教育进一步走向世界,引领师生走向幸福人生。(王洁) 海淀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现在区校协同、科研先行的实践模式。成立了由教委主要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教研、培训、督导等行政科室全面参与,区域引领与学校自主探索同步。还分别在海淀教科院、十九中学、海淀寄读学校三处设立了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中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不同侧重点服务海淀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校指导、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等区域行动。 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服务形式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海淀区注重体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构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形式,服务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新需求。海淀区建立了自助化的心理测评系统,搭建了网络环境下师生心理维护与促进的平台,建立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等,为学生开设生涯规划、品质培养等发展指导类课程,助力学生的多元、选择性发展。 打造全员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