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12:2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下一步,市体育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需求,改造升级现有体育场馆,扩大面积,完善功能。“十三五”期间,各区市都将建成相应规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镇(街道)建成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同时,在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时要兼顾体育健身需求,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全民健身活动方面,继续办好“迎新年健康跑”、“登山节”、“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等品牌活动,形成一区一市一品牌、一街一镇一特色;加强青岛市“市民体质检测中心”建设,集“体质检测、体质评估、健身指导、出具运动处方、出具健康饮食处方、群众健身项目研发”等为一体,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手足口病、流感、艾滋病、结核病、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防控,积极创建国家城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疾控中心主任高汝钦告诉记者,落实政府市办实事,市疾控中心将继续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现全市免疫接种门诊数字化全覆盖,同时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等为抓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知识与技能水平。
编者按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长周 隋 峻 建成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市)3个,建成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健康促进示范机关、健康促进示范企业、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8.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把国民健康作为一个衡量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切实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结果,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只有每个人都拥有健康体魄,才能支撑起一个充满美感与力量的健康中国。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为青岛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吹响了新的号角。今天起,本报将从强体质、强医疗、强产业、强改革四个角度推出四篇报道,为读者全面展示青岛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心、信心和那些美丽的风景线。 为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市卫生计生系统广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2014年,我市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第六届世界健康城市大会颁发的“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全市还建立了5个以公立医院为基础的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和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其中2012年青岛市口腔医院健康教育基地被中国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命名为全国示范基地。 “我市力争年内新建成2所市级健康教育基地,各区(市)至少建成1所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教育基地。”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介绍说,今年,我市还将建成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一个, ■全市已拥有健身设施8400余处,形成了市、区(市)和社区比较健全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十三五”期间,各区市都将建成相应规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镇(街道)建成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人均期望寿命从2011年的80.1岁提高到2014年的80.98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岁,高出全国近6岁,处于全省一流、全国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市不断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逐年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财政投入,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相继落成:投资12亿多元建成了青岛黄金海岸健身长廊、市北区体育街、奥林匹克公园等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在居民社区建成了107个小型健身中心,全天候对市民免费开放;配合大沽河改造建成了两岸延绵200多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轮滑赛道和马拉松跑道;在全市建设106处笼式足球和多功能健身场地,并为1054个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年又将建设100处笼式足球场地列为市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健身设施8400余处,形成了市、区(市)和社区比较健全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健身服务。在城阳区,全区常年参与足球活动的人口约3万人,不到4000人就拥有一片标准足球场地,甚至超越了某些欧洲发达国家的配置水平。 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和展示活动,让岛城市民乐在其中。元旦健康跑、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帆船周、登山节已经成为岛城人民健身的“固定节目”。全国徒步大会、全国奥林匹克日长跑、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等规模大、层次高的主题活动,也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自2014年创办的“青岛球王”系列赛,已经吸引5万多名市民参加,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8.5%。 健康示范社区各6个,健康示范家庭100个,力争创建出具有鲜明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健康促进示范区(市)。
返回新闻网房产首页 从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指标来看,我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1年的80.1岁提高到2014年的80.98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3岁,高出全国近6岁,处于全省一流、全国领先地位。为加大全市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目前全市建立了281个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点、657家公共卫生监测点、1089家学校症状监测系统。我市还积极开展慢病监测工作,建立起覆盖全市人口的死因监测和肿瘤、心脑血管病、伤害等主要慢病的发病监测网络;积极推进慢病综合防制示范区建设,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城阳区为省级示范区。
[摘要] 近年来,我市不断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逐年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财政投入,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相继落成。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健身设施8400余处,形成了市、区(市)和社区比较健全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健身服务。 本报讯 青岛的天气从闷热开始转为凉爽,家住市北区延安路的郭先生每天都会早早地吃完晚饭,和家人一起来到附近的健身广场走路慢跑锻炼。郭先生说,这么多年了,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郭先生一样,增强体质追求健康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岛市民的选择。城区建成了“8分钟健身圈”,市区两级都有健康教育基地,农村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良好的健身环境营造,使市民的全民健身以及疾病防控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来自全民健身中心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各类人群体质状况逐年提高,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98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6岁。 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