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 12: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
2017年6月21~26日,第15届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将在在西班牙召开。本次大会是由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ACBS )发起。ACBS是一个由学者、研究员、教育者、从业人员和其他有相同使命的人组成的国际社群,通过在各行业领域开展的语境行为科学的研究、实践活动, 致力于减轻人类痛苦和提升人类福祉。本次会议邀请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家、婚姻和家庭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内科医生、药剂师、健康研究人员、语言研究人员、行为分析人员、社会工作者、学校辅导员以及语境行为科学相关的其他领域从事研究或实践的人士参加会议。 为何语境行为科学大会的参会人士,行业领域如此之广?“语境行为科学”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联系呢?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祝卓宏博士,作为中国语境行为科学协会的主席,本届大会的中国代表,将向对ACBS感兴趣的中国同胞,直播本届大会的精彩内容。 疗愈人类心理痛苦的终极解药——ACBS的代表性心理疗法ACT 既然“减轻人类痛苦,提升人类福祉”是ACBS的使命和愿景,ACBS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去完成这样的使命和愿景。ACBS的主席斯蒂文海斯(Steven Hayes)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回答“人类心理痛苦的根源在哪?”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创立了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 Commitment Therapy,ACT),并得到其同事凯莉.威尔逊和科克.斯特歇尔的帮助,将ACT理论进一步发展,期望通过一套灵活而有效的心理过程能使人类从痛苦或限制转化为繁荣发展。 迄今,ACT疗法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成瘾症、精神病性症状等精神类疾病方面都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持,而且对于慢性疼痛、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心理痛苦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ACT也被广泛应用在非临床领域,例如企业,商业及学校,名为“接纳承诺训练”(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raining),目的在于帮助正常提高心理活力,增强身心健康,从而过上有价值、有意义、丰富充实的生活。目前,在美国至少有1.2万名心理专业人士接受了ACT疗法的培训,ACT的理论在全球42个国家广泛传播,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认知行为治疗浪潮中的疗法。 ACT的主要创始人Hayes博士本人也曾患有心理疾病。1978年,29岁的Hayes在北卡罗莱纳大学心理系当助理教授,他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经历了第一次惊恐发作———当他站起身开口讲话时却说不出一个字。在ACT的帮助下,如今已经68岁的Hayes已经39年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而且成为语境行为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知名的心理协会: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ABCT)和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的主席,并且是内华达州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基金会教授。他曾获得行为分析发展协会颁发的“科学与应用影响奖”以及“ABCT授予的终身成就奖”等众多奖项。他还撰写了41本专著和575篇科学论文。 虽然,ACT帮助了Hayes从一个惊恐障碍患者,成长为高产知名的心理学家,然后ACT对于人类“幸福”和“痛苦”的理念却和主流文化不同,引发众多讨论。 打破“幸福”的神话,拥抱“痛苦”的奇迹——引导心理学变革的ACT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求幸福!”,“活着不就是为了幸福吗?”,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总会听到诸如此类推崇“幸福”的信念。这些观点听上去是那样的“真善美”,以致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幸福,我们的人生似乎也是为了得到“幸福”而存在的。 追求幸福本没有错,然而,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的研究者们却发现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悖论——在执意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都很容易就陷入一个隐藏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执着地追求幸福,就越会掉入遭受痛苦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你越是“只想要幸福”,那你就会越容易感到痛苦。” 关于“幸福”的悖论,ACT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首先,Hayes教授认为人生常苦,我们要认清现实,接纳“幸福并不是人生常态”: “几乎每年都有30%的成人新增为精神疾病患者。WHO统计,抑郁症是当前世界排名第四的花费高昂、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到2020年它将上升到世界第二。每过一个星期就有十分之一的成人饱受着临床抑郁的折磨,五分之一的人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深受其苦,并染上毒品或酒精成瘾。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将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认真地考虑过自杀,并花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念头上挣扎。更可怕的是,十分之一的人真的会尝试自杀……” 上述数据一次次地提醒我们,幸福并不是人生常态。ACT认为我们如果直接以幸福为目标,实际上可能会更容易痛苦。因为,一旦我们固着于“人活着就是为了幸福”这样的信念,那么当我们的人生中出现不幸福的事情时,我们就更容易怨天尤人“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幸福?”“我这辈子做了什么错事,老天让我遇到这么多麻烦?”。 因此,为了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要摆脱上述消极情绪和负面想法。并且,我们应该有能力去控制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使他们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痛苦。但如果我们竭尽全力地控制,仍然无法消除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情绪或想法,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就会让我们本能地选择回避或者舍弃,那些让我们感觉痛苦的人或事,无论他们是否重要。然而,不幸的是,ACT的研究表明,正是因为这些对痛苦“控制”和“消除”的努力,才让我们的痛苦进一步放大,才让我们的心理僵化,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抑郁和焦虑。 人们梦寐以求地追求幸福,其实很少有人清楚它真实的含义。ACT认为“幸福”有两种不同地含义。第一种,幸福是指感觉良好,愉悦、快乐或满足的感觉。然而,正如在英文中幸福的词根为“偶然”或“碰巧”的意思,幸福感并不是一种永远存在的感觉。讽刺的是人们却试图紧紧把它抓住——尤其要避免所有的“不幸福”感。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是“丰富、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当我们做内心觉得重要的事情,当我们朝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方向前进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我们就会强烈地体验到生命力地活跃与旺盛。这不是某些短暂地“感觉良好”——而是一种“全然活着”的丰富感受,这种感受包括伤心、害怕、愤怒等痛苦的一面,这是意料之中的。如果我们要过完整的人生,就要体验人类的所有情感。现实情况是,生命包含痛苦,你不能逃脱,这意味着我们都会以各种方式体验到负面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 |
为什么你一想到上班头就疼,为什么待在办公室里你感觉很压抑?是工作太辛苦了吗,当然不是。下面教你几招让你喜欢上工作。…………[详细]
上班一族的12小时心理减压法 朝九晚五是很多上班族的生活,但是其实每天真正得到休息的时间是很少的。据统计,大多数的上班族...
如何消除女性心理的“性恐惧” 新婚的欢乐主要来自性生活,年轻人对新婚的憧憬也有很多原因是出自对性接触的渴望。但是在这个问...
教你快乐工作的8个心理小秘诀 为什么你一想到上班头就疼,为什么待在办公室里你感觉很压抑?是工作太辛苦了吗,当然不是。下面...
七大秘法 让你的内分泌乖乖听话 内分泌失调是许多人的烦恼。莫名其妙的发胖,面对爱人的不耐烦……这些生活中的隐患也许是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