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教授全程解读语境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国际会议(2)

2017-08-18 12: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ACT更推崇第二种幸福的含义。并且,当我们体验到负面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与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不同,ACT不攻击和矫正我们的负面想法和消极情绪,而是给这些想法和情绪一个空间,如其所是地接纳它们的存在,
众神殿小熊张弛 朱正印 诸葛神签许愿站 竹节杖 追忆之风大恶魔之坠 子潇梦想岛 纵火犯本汀克在哪 走光42p 最后一次的温柔简谱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ACT更推崇第二种幸福的含义。并且,当我们体验到负面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与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不同,ACT不攻击和矫正我们的负面想法和消极情绪,而是给这些想法和情绪一个空间,如其所是地接纳它们的存在,就像我们对待良好的幸福感一样平等地对待痛苦的不幸感。传统的CBT所坚持的治疗策略就是攻击你的否定性思维,最终化消极为积极。比如,当患者表达这样的想法:“我真的是个失败者”,CBT治疗师就会引导患者去质疑这个想法:你真的是个失败者吗?你难道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吗?你人生中有没有哪些成就事件可以去反驳“你就是个失败者”这样负面的想法?

CBT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矫正来访者的负面认知,来帮助其建立更为现实、更为积极的理念。而ACT认为,否定性思维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反复不断地出现;不要试图去挑战这些负面的想法,它会耗费我们巨大的精力。当人们竭力想控制自己不要出现负面思维的时候,就很难去考虑生命中真正的大事。ACT治疗师们开发了多种多样帮助人能全然地拥抱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的技术,让人体验到接纳痛苦,才是放下痛苦的正确方式。这是人类心理学上一个有力的变革模式,是认知行为疗法革命性的新发展。

打破幸福的神话,拥抱痛苦,与痛苦的魔鬼共舞,你会看到奇迹的发生。你会不再害怕痛苦,你允许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必然会经历的部分真实的存在着。然后,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把你的精力投入到实现价值方向的行动中,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ACT在中国:是西方传播到东方 or 东方孕育了西方?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 ACT属于语境行为科学取向,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为哲学背景,以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为理论基础,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六大核心过程以及灵活多样的体验性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专注研究和传播ACT十一年的中国教授祝卓宏发现,ACT的理论和实践技术中,融合了很多东方文化,特别是佛学、禅宗的概念:

佛学“四圣谛”是了解佛学的总纲,其中的“苦圣谛”强调人生有很多种类的痛苦,从生到死有三苦和八苦,最根本的是“行苦”。“行苦”的真正含义即是一切无常,不随主观意志而停留。ACT的理论也认为人类的痛苦状态是一种常态,谁也无法逃避,这与佛学的“苦谛”相一致。Hayes认为人类具有区别于动物的精神或心理痛苦,其主要根源是语言和认知的负性一面所致,Hayes在ACT专著引用三祖僧璨的《信心铭》中的名句“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将心用心,岂非大错。”强调语言带来的混乱和苦恼。

ACT研究者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使人类心理痛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总是不自觉处于“心理僵化”的模式。而人类之所以,容易心理僵化,和我们特殊的技能“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创造了人类,人类借助语言认识和改变世界,但是也很容易被语言的关系框架中僵化的规则所禁锢,陷入到“回避控制”、“认知融合”、“脱离现实”、“概念自我”、“缺乏价值”、“行动受限”六大心理病理模式,而最终导致心理僵化。这与佛学四圣谛的“集圣谛”认为人有八万四千烦恼,其中有六种根本烦恼,这六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见”有很多相似之处。

ACT的解决之道强调接纳,这与《信心铭》中强调“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如出一辙。ACT强调接触当下增加对现实的接触和觉察与佛学中正念训练非常相似,都是以减少对过去记忆的沉湎和对未来想象的焦虑。另外,ACT强调的认知解离与正念中的对意念的觉察或“五停心、四念住”都是相同的心理过程。最为重要的是,ACT强调以观察的自我来消除对自我概念的迷恋,这一点与佛学中强调的“无我”也近似,观察的自我如同觉察的我,亦即佛性所在。观察的自我是以一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相”状态存在。在这种觉察状态下,自然能够消除一切苦恼。ACT中的价值与承诺行动,与佛学八正道中的“正业”“正命”“正精进”有相似之处,均是强调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信念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行为。另外,ACT强调以体验和隐喻的方式来引导来访者领悟ACT的原理,而不是用CBT的心理教育的语言指导,这与佛学中强调的证悟双修极为接近。

通过比较ACT与佛学的理论与技术,可以感受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融合贯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多,毕竟ACT是基于大量实证研究和实验证明的心理治疗方法,而佛学是基于佛祖的顿悟及两千年来佛教弟子的修行和证悟不断发展起来的宗教。

在上一届在ACBS大会上,ACT创始人Hayes教授曾邀请祝卓宏教授作为ACT研究和实践的东方专家代表,一起展开大会专题讨论“西方连接东方 or 东方连接西方?——ACBS对东方文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这极大促进了ACT的中国本土化,便于在中国佛学文化熏染下建构出更适合中国文化语境的新方法,帮助更多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因ACT而受益,建立“幸福中国”“美丽中国”而努力!近十年来, 中国在 ACT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等方面都得到较快发展。从2005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祝卓宏教授开始专注做ACT的应用和推广。覆盖对象包含了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孕产妇、老年人、抑郁焦虑患者、癌症患者、尿毒症患者、士官、自闭症患者及家长等。截止2017年5月,已发表文章20余篇。十几个省市举办过近百场培训及工作坊,近万名咨询师接受过培训及工作坊。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中国分会(CACBS)于2017年4月上线(),包括丰富的ACT学习资源,旨在为ACT中国咨询师成长提供专业和持续的支持。其中包括:ACT创始人中英字幕教学视频;ACT国内研究论文和量表;国内ACT学员互动交流的平台;寻找并加入各省市ACT线下基地的平台等资源。国内专注推广ACT的订阅号:“接纳承诺疗法ACT”(微信号:jienachengnuo),截止2017年4月,已获万余人关注。

欢迎收看祝卓宏教授在西班牙带来的关于ACBS大会现场内容的精彩解读!

中国ACT领航人祝卓宏教授和白晓宇博士,将于6月21-26日,每日20:00-21:00为大家视频直播解读ACT年会的精彩内容!去年的精彩历历在目,今年的直播即将到来!祝教授和他的博士后——白晓宇,将共同成为您与全球ACT大咖的“桥梁”、“翻译官”,传递全球ACT最新研究与实践进展,也会让您与各国大牛“零距离”,替您提问,汇集全球智慧!直播链接:,或添加ACT小蜜蜂好友:actinchina1,就可以进入直播微信群了!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